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中国现代首所大学是登州文会馆

发布时间:2014-10-07 00:00:00 发布来源: 作者:

  哪里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祥地?哪所大学是中国现代第一所大学?近现代以来,学术界对于这两个问题一直存争议。6日,山东大学举办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之源——登州文会馆150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与会教育界专家一致认为,创建于1864年的登州文会馆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而当今的山东大学则是登州文会馆的主要传承者。

  山大校史可追溯至登州文会馆

  对于登州文会馆,很多人还比较陌生,但对齐鲁大学,老济南人都很熟悉。翻看齐鲁大学的校史,你会发现它的起点被记载为创建于1864年的登州文会馆,由美国基督教北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创办,1917年发展成为“齐鲁大学”。如今几经变迁,齐鲁大学这个校名已成历史,但它的遗迹却是驻济高校中保存最完整的,在现在的山大趵突泉校区仍能找到大片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年是登州文会馆成立150周年,山大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研讨会是其中之一。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登州文会馆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并在办学体制、课程设置等方面引领了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登州文会馆以“登州文会馆—山东大学堂—山东大学”及“登州文会馆—齐鲁大学—山东大学”的历史路径发展变迁,因此山东大学是登州文会馆主要传承者,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起源性大学。

  从1864年创建到1904年与另一所书院合并且更名为广文学堂,登州文会馆共存在了40年。据统计,从文会馆毕业的学生共有200余人。据记载,当时毕业生“棋布星罗,几遍十六行省”,先后有200多所学校聘用登州文会馆毕业生任教,一时供不应求。因各省所需的师资太多,后来连文会馆的肄业生也被聘去。

\'1.jpg\'

仲维畅在展示其祖父诗集中的当年山东大学堂的照片 山大供图

  老工程师建议创高等教育博物馆

  “能够参加这次研讨会,实现了我多年的夙愿,那就是为中国第一所现代高等学府——登州文会馆正名。”参加此次研讨会的高级工程师仲维畅的祖父和父亲,与登州文会馆及后来的山东大学堂、齐鲁大学有着极深的渊源,其祖父仲伟仪1885年毕业于登州文会馆,1901年任山东大学堂格致教习,其父亲仲崇信1948年任齐鲁大学植物学教授。200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仲维畅在山东大学校史馆发现,该校开校的记录一点儿没有记载。2009年,他把祖父仲伟仪70多岁时编的一本诗集献给了山大,因为这个诗集里面有两张照片——“山东大学堂开校教职学员合影”和“山东大学堂西学教习合照”,是1901年山东大学堂开校时的师生合影,从而填补了山大校史的遗缺。

  对于登州文会馆历史资料的寻找和整理,仲维畅也用了十几年。年近八旬的仲维畅虽然并未经历过祖父的年代,但他从祖父留下的文章及父亲的回忆中寻找到很多故事。“听家父仲崇信说,先祖父在文会馆读书时,夜间自习时用电灯照明,我当时非常吃惊。”仲维畅说,他曾经用各种方法寻找登州文会馆的资料,但找到的很少,建议要创立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博物馆,保存教育史料。 (本报记者 朱士娟)

  【相关资料】

\'2.jpg\'

仲维畅在用放大镜看山东大学堂照片 山大供图

  登州文会馆

  1864年,传教士狄考文与倪维思夫妇在登州城北一座破观音庙办起了蒙养学堂,招收了6名男孩。1872年,狄考文在蒙养学堂的基础上扩大校舍增加课程,称前3年为备斋,后6年为正斋。1876年,借首届毕业生毕业之际,学堂“取以文会友之意”,正式定名为“文会馆”,英文校名为“登州书院”。1884年,美国北长老会授权登州文会馆办大学。

  登州文会馆不但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而且是当时“最好的大学”,比号称中国第一所教会大学的上海圣约翰大学早了8年。

  1907年,狄考文在青岛逝世。在他的葬礼上,宣读了一份统计材料:登州文会馆总共208名学生拿到文凭,其中37人当了官办学校教师,当教会学校教师的68人。

  中国近代大学的起源与发展

  除了外国传教士在我国创办会馆,我国官办大学主要始于清末的洋务运动和后来的维新运动,如著名的“北洋公学”、“南洋公学”,以及“京师大学堂及其师范馆”。之后的北洋军阀时期和民国时期,是我国大学发展的“黄金时代”,为以后中国的大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经历了大规模调整,被系统地改造成苏联模式高等教育体系,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影响至深。这无疑是中国教育史的一个重要转折,将20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鲜明地一分为二,形成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格局。

  1992年起,我国再次进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即由原先的苏联模式向欧美模式(主要是美国模式)转变。于是,各类专业院校又开始与综合性院校合并成新的综合性大学。1998年,由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医科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合并为新“浙江大学”引发院校合并大潮,新“北京大学”、新“武汉大学”、新“吉林大学”、新“山东大学”、新“四川大学”、新“中山大学”、新“西安交通大学”、新“同济大学”、新“东南大学”等一批新综合性大学相继出现,“求大”、“求全”一时之间几乎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主题,备受国内外瞩目。

http://jnsb.e23.cn/shtml/jnsb/20141007/1351743.shtml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