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以法之名 守护好咱们的泉城魂

发布时间:2014-12-01 00:00:00 发布来源: 作者:

3.jpg

芙蓉街

  1个国家级、5个省级、23个市级文物单位还有诸多或浪漫或壮烈的故事传说……连日来,记者一一走访芙蓉街—百花洲街区、将军庙街区以及山东大学西校区。这里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这里的历史故事和人文底蕴震撼人心。正如人们所言,这些记录着岁月沧桑的老街巷、老建筑,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所在,在这里,记者看到一个既风雅又市井、既质朴又先锋的多元济南城。

  让人欣喜的是,近日,这3处街区入选首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未来还有望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也就是说,这3处街区将被整体纳入保护体系,不管它的开发还是保护,都将有法可依。那么问题来了,以法之名,我们到底该如何守护这泉城之魂?

  老街巷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一位建筑大师说:“我们只是地球上的旅游者,来去匆匆,但城市是要永远存在下去的。”在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看来,一个要永远存在下去的城市,如果没有自己的历史,就没有自己的灵魂,那是难以想象的。而这些记录着岁月沧桑的老街巷、老街巷里的老建筑就是济南的灵魂。

  济南市规划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也认为,济南最具吸引力的就是“泉”和“城”,一个是济南的“根”,一个是济南的“魂”。而他们此次将芙蓉街—百花洲街区、将军庙街区、山东大学西校区及洪家楼街区(未申报成功)申报历史文化街区,就是想守住济南的魂和根。未来,这3处街区还有望入选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

  “早就该评,而且应该多评。”听闻这个消息,参加考古工作30余年的李铭欣喜中带着些许遗憾。在他看来,作为一个拥有近2600年历史的城市,济南有自己的文化,而且是非常优秀的文化,城市早期发展和规划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处于先进水平,其历史和文化应该好好挖掘并加以保护。但遗憾的是,随着城市发展,济南一条条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街区、一座座经历百年时光洗礼的古建筑被淹没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尽管他非常痛心却往往也无能为力。

  “城市发展与历史保护之间的矛盾全国都存在,济南在保护方面做得还算比较好,尤其现在有了历史文化街区,这些老街巷也就有了法的保护,有些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或许能得到缓解。”李铭呼吁,除这3处历史文化街区外,济南其他地方的历史街区也亟须整体保护,“尤其是老商埠区,在全国都很少见既有古城,又有老商埠的城市,济南应该珍惜,而且老商埠区有不少国保单位,应该给予整条街的保护”。

  我们到底该保护什么?

  家住后宰门街的李田(化名),得知自己住了一辈子的这条街被划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还有望升为国家级的,他先是愣了愣,似乎并不明白这样的头衔对这条老街还有自己意味着什么。

  根据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历史建筑,应当保持原有的高度、体量、外观形象及色彩等。有关单位或个人未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或历史建筑构成破坏性影响的,将依照相关条款予以处罚。

  “这意味着,历史文化街区将在法律层面得到保护,以后街区的改造、开发都要受法律法规限制,这有利于将原汁原味的老城历史风貌保留下来,让历史文物与周边环境可以和谐共融。”李铭解释。

  明白了其中含义,李田并没有十分欣喜,而是要记者随他在这条街上转转。他先带记者走进自家后院。穿过古香古色的木门,记者看到,狭小的院中挤满红砖瓦房,窗户多是塑钢材质,唯一体现古老泉城特色的地方,就是从窗口伸出的土暖烟囱和一股煤烟味。“这院儿里的房子都是后来居民自己建的,地方窄、没暖气,厕所也都是旱厕,住起来很不方便。能搬走的老街坊都搬走了,房子要么空着,要么租给附近商人。实际上,我们反而一直盼着拆迁呢。”李田指着后院的几栋房子说,这条街上确实有不少文物古迹,但更多是这样的民居,难道这也要保护?

  “老济南”王亮(化名)也说,早前姥姥家就住在老城一带,小时候他觉得这里是整座城市中最繁华的地方,住得也都是有头有脸的大户人家,而如今这里已经变为市中心的“棚户区”,“这难道就是之前保护的结果,还要一直这样下去?”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不宜大拆大建

  对于历史文化街区未来如何保护的问题,济南市规划部门相关人士表示,具体细则并未出台,他们也还在商讨中。

  李铭建议,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相关部门应做专门细致的规划,包括它的整体规划、保护以及修复等,要分门别类、每一项都得慎重对待。在他看来,百花洲—芙蓉街等片区的街区肌理保存比较完整,整体格局都还在,有些建筑也保护得比较好,因此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过程中,应给一砖一瓦都赋予生命,不要因为有的已破破烂烂了就给拆掉,要“守旧如初”,不宜大拆大建。“济南的建筑有济南的特色,不一定非要建徽派或宫廷式建筑,济南建筑的沉稳和济南人质朴的性格是融为一体的。”李铭认为,恢复和保护历史文化街区要用历史的眼光,要完全尊重历史原貌和原本的城市街道风格,不应一味“仿古”。此外,历史文化街区的原著居民也非常可贵,是一座城市历史面貌最原汁原味的体现,因此应尽最大努力改善街区的居民生活条件,让他们留在这里。

  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瞿志也认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应采取保存、更新、延续三大原则,可借鉴一些欧洲城市旧城改造的成功案例:“为保留历史风貌,巴黎将原有街道的规模和建筑(外)立面保留下来,内部则按照现在的需求进行更新。改造完之后从外表上看与原有的风貌和特色是一样的,但内部设施完全是按照现代化的需求进行建设。”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则认为,历史文化街区要有选择地保护和修复,对于部分没有价值的现代民居可以适当迁移,以留出更大空间改善居民生活,“在保护和修复历史文化街区的过程中,应征求当地居民意见,只有济南人才知道济南要什么”。本报记者石晓丹

http://news.163.com/14/1130/14/ACA943PG00014Q4P.ht

ml?ADUIN=1048737316&ADSESSION=1417395525&ADTAG=

CLIENT.QQ.5329_.0&ADPUBNO=26349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