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唐绍仪卸任总理19年后,出任了中山县县长。唐绍仪在县长任上为政清廉,革除官吏衙门陋习,并微服察访,及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布衣县长之称。

唐绍仪
作者:苏力 胡运杰
唐绍仪(1862年—1938年),字少川,清末民初著名政治活动家、外交家、清政府总理总办、山东大学第一任校长,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国民党政府官员。
怒辞民国总理一职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惊恐的清政府启用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希望尽快掌控局面。作为袁世凯的代表,唐绍仪于当年12月南下上海,参加“南北议和”。途中,唐绍仪曾表示,“清廷不足保全,而民主应当推进”。这反映出他的思想倾向于共和,但彼时的袁世凯本意并非如此。
在议和过程中,唐绍仪坚持“拥袁共和”的方针,对南方作出了很大的让步。在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后,恼羞成怒的袁世凯一度取消了唐绍仪的谈判资格。可这时全国一派共和形势,袁世凯被迫选择让步,南北都推举唐绍仪为第一任内阁总理。
唐绍仪出任总理之后,怀揣着宏大的政治抱负,精心组阁。宋教仁、蔡元培、陈其美等同盟会骨干成员相继入阁,分别担任农林、教育、工商总长。在这种安排下,同盟会会员就在政府中占据了多数,内阁也被称为“同盟会中心内阁”。此时的唐绍仪可谓勤于公务,还注重办事效率,新政府呈现出一派新气象。
昔日频频提拔自己的伯乐袁世凯却和唐绍仪越走越远。袁世凯喜欢大权独揽,对唐绍仪推行责任内阁制、“事事咸恪遵约法”非常不满。在不长的时间里,两人在用人、财政、遵守《临时约法》规定的总理附署权等问题上分歧越来越大,裂痕越来越深。
而王芝祥“督直改委”事件最终导致了唐绍仪与袁世凯分道扬镳。1912年6月,直隶省议会选举王芝祥为直隶都督,袁世凯不承认,并抛开总理附署权,公布另任命令。唐绍仪见《临时约法》已遭到破坏,“彻悟袁之种种行为,存心欺骗民党”,6月15日愤而提出辞呈,时任总理不足3个月。
据说,袁世凯曾作挽留状问道:“才任职3个月,怎么就辞了呢?”唐绍仪回答说:“也不算短了。”
1931年,唐绍仪卸任总理19年后,出任了中山县县长。与内阁总理相比,县长职位要低很多,但他丝毫不计较官小,发誓要“将中山县建设成为全国各县的模范”。唐绍仪在县长任上为政清廉,革除官吏衙门陋习,并微服察访,及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布衣县长之称。但好景不长,唐绍仪遭到广东军阀陈济棠的排挤,最终被迫离开广东。

1912年3月25日,唐绍仪抵南京组织新内阁,孙中山与唐绍仪在总统府前合影。
唐绍仪遇害疑云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的爆发,8月,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唐绍仪安排大部分家人回香港,自己与正在上海读书的三子及十一女住在大女婿诸昌年家。
1938年9月 30日上午9时,被世人熟知的悲惨一幕上演:唐绍仪被刺杀身亡。当年在上海跟随唐绍仪生活的十一女唐宝瑢曾撰文写到,唐绍仪的故交谢志磐被军统特务收买,来到唐绍仪家中,用利斧劈死了唐绍仪。唐鸿光也曾提起父辈流传下来的一段回忆:那时,大门口停着手摇式汽车和身穿黑衣的军统特务,突突颤动的车身没有熄火。仆人被支去拿火柴,前后不过几分钟,斧头砍向了唐绍仪,唐绍仪随即倒在了血泊之中,斧头上殷红的鲜血却还冒着微微的热气……
唐绍仪被刺杀,这起血案震惊了全国。其后不久,谢志磐又被人在重庆暗杀,国民党当局对此的调查就此不了了之。有传言道,唐绍仪遇刺,是蒋介石为消灭政敌玩弄的花招。另一种声音则怀疑,唐绍仪因被日本人拉拢,才被政府刺杀。
但唐宝瑢认为,唐绍仪绝非被日方拉拢。父亲晚年居留上海,是因为与母亲感情不合,因此不愿赴港共同生活。后来,父亲虽然想离开上海远赴美国,但因为日方对他监视甚严,一切为时已晚。而针对唐绍仪 “对日方的拉拢犹豫观望”,并且会见了时任日本陆军大将土肥原贤二的传言,唐宝瑢直言,全因大姐唐宝珠和大哥唐榴先后转道香港来沪,带来蒋介石、孔祥熙、宋子文、居正和戴季陶5人的亲笔信。信中请父亲设法向日方打听讲和的条件,利用当时父亲在日方心目中的地位同日方讨价还价。由于父亲不以政府代表的身份出面,就算事情传了出去,也不会损害国民党政府的形象。父亲接到信后,经过如此一番考虑,才同意与土肥原贤二见面,因此绝非与日本人关系暧昧不清。
在唐鸿光的回忆中,日本侵华也是改变家族命运的转折点。唐鸿光告诉记者,小的时候,只要一到暑假,母亲就会带着他和姐姐去度假,去过青岛,还去过承德,而且不管到哪里都住带花园的小洋楼。“战争开始后,日常生活质量全下降了。”唐鸿光说,“即便唐家是大户人家,但在日占区,同样过着非常困难的生活。”“七七事变”以后,唐鸿光一家继续待在北平,日本人要母亲去播广播,她不肯,就被抓走坐牢,还被用刑。

唐绍仪家庭成员图(部分)
私家园林气度仍存
唐绍仪这位从珠海唐家村走出来的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少年得志,留学美国;清朝任封疆大吏,政绩卓著;同谋护法,调和立国;能上能下,造福桑梓;晚节未失,惨遭杀害……一生跌宕起伏,彪炳千秋。唐氏家族也精英辈出。唐绍仪共有妻妾四人,育有六子十三女,后人中也不乏佼佼者。
唐绍仪长子唐榴毕业于复旦大学,后留学美国。1926年被派遣署驻南洋荷属巴东领事后,历任驻日本长崎、印度加尔各答领事,驻美国檀香山、英属新加坡总领事和驻沪办事处处长等职。
唐绍仪十三女唐宝珊是珠海市荣誉市民,对珠海市文化、教育事业做出过很大的贡献。她曾向珠海博物馆捐献了“钦差议约全权大臣银牌”和“军政府南北议和全权总代表印”。有珠海媒体报道,唐宝珊曾在自身经济条件不算十分富裕的情况下,为珠海的教育事业和文物保护捐款数十万元。
唐绍仪五女儿唐宝玥嫁给了外交家顾维钧。1919和1921年,顾维钧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为维护山东权益大义凛然,挺身而出,被传为佳话。
唐鸿光父辈也是民国精英。父亲是美国留学归来的铁路工程师,母亲在纽约长大,外祖父还是当年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议长,外祖母是德国人。唐鸿光自小在英文家庭中长大,他对记者说:“我的母语是英语。”凭借这一语言优势,唐鸿光曾在合肥工业大学担任英语教员,后被打成右派,劳改7年,独居山林16年,孑然一身。如今,唐鸿光早已退休。这30多年,他一边看护唐绍仪故居,一边免费教授镇里几十个贫困孩童学英语。
时过境迁,唐鸿光这一代仍然在世的唐氏后人已经不超过5人,各支后代纷纷散落在中、美、澳等国。或许,只有离唐绍仪故居不远的共乐园,依旧向世人展示着这位民国总理的气度。这座唐绍仪的私家园林遍植300多棵古树,每棵树龄都超过100年,入口处石牌坊上的楹联“百年树人十年树木,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乃汪精卫手书。这里接待过孙中山、梅兰芳等军政及文化名流,孙中山馈赠的黑松,梅兰芳手植的柠檬桉树,如今仍巍然挺立。
http://news.xinhuanet.com/tw/2014-11/22/c_1272330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