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需问题化、具体化、现实化

发布时间:2014-12-09 00:00:00 发布来源: 作者:

  ◎ 要分清哪些才是我们当前需要研究的问题,过去的研究过于注重理论深度,并没有很好地与社会大众对文学的关注产生联系,所以我们应该对不断变化的现实保持敏感性,回到现实性是建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 网络写作的备受关注、底层写作的重新崛起、艺术的娱乐化等等,这些新的现象也给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提出新的问题。因而,新世纪以来的文学更多地将“理论”研究的视角引向当下,从概念研究走向问题研究。

  11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坛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全国各地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中青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及文学批评家30余人与会。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为契机,与会学者围绕论坛总主题“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文学发展”,梳理与评判了当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文学批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如何才能更好地中国化,就当前我国文艺现状与如何营造良好文艺生态、中国特色文艺理论体系建构、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现实性、传统文学观念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未来维度等等展开了深入讨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提法由来已久,何为“中国化”?与会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表现就是问题化、具体化、现实化,真正与中国文艺领域实践相结合,解决中国文艺领域中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这样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否则只是一句口号。由此,中央党校文史部范玉刚、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段吉方等学者强调,大家不能只笼统地说“中国化”,而应该要看“化什么”,要分清哪些才是我们当前需要研究的问题,过去的研究过于注重理论深度,并没有很好地与社会大众对文学的关注产生联系,所以我们应该对不断变化的现实保持敏感性,回到现实性是建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不过,文艺报社理论部主任熊元义、浙江传媒学院杨向荣等学者则提出不同意见,对“中国化”概念是否成立存疑,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普适性,“化”也意味着地域化、局限化,比如英国的马克思主义就没有被称作是马克思主义英国化。

  “中国化”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丁国旗指出,新时期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如陆梅林、程代熙的“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研究,吴元迈的“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艺术观”研究,王元骧的“审美反映论”研究,何国瑞的“艺术生产”论研究,董学文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当代形态论”研究,陆贵山的“宏观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等等,走出了之前相对单一的理论模式,提升了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水平与实力。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探讨的不断深入,许多学者认识到,我们一直试图建构的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并没有形成,很多问题并没有说清,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还主要是一个空架子,缺乏实际内容。网络写作的备受关注、底层写作的重新崛起、艺术的娱乐化等等,这些新的现象也给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提出新的问题。因而,新世纪以来的文学更多地将“理论”研究的视角引向当下,从概念研究走向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还需要处理好与中国传统文论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包明德、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文学院张红军等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古代文论具有同源性,中国传统文学观念已经成为文化潜意识,渗入到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和传播当中。丁国旗强调,新时期之后我们在文论方面过于重视西方文论,几乎丧失了对自身文论的自信力,要发展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论新体系,需要对中国文论进行创造型转化,我国古代文论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今后我国文艺理论发展的主体和根本,不可偏废。

  在部分与会者看来,当前很多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存在误解与困惑,读马克思原典的人更可谓寥寥无几。还有学者指出,部分高校学生、学者有这样的问题,读书不读马克思原典,写论文第一段还在谈马克思主义,第二段就跳跃到了哈贝马斯,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做的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因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还需要加强引导,回到对原典的阅读。

  也有正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学生疑惑,问道:我们做研究怎样才算是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怎么才算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傅其林教授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学者与否不在于标榜,要看其是否践行马克思主义精神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中国人民大学陈其佳教授回应道,要看他的核心依据是否是引自马克思并且持赞成态度。也有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点是唯物反映论、工具论、人文主义,将三者结合起来的就符合马克思主义者的要求,纯工具化或纯反映论都不是马克思主义。北京大学中文系金永兵副教授也曾面对过这样的提问,在他看来,不同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但是也有家族相似性,即辩证综合的方法论特征、意识形态分析的批评路径、人民为本的价值立场、批判武器的功能定位,这四点可以看作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基本特性,如果具备,就可以认为他的文章有马克思主义色调。

news.cssn.cn/wx/wx_whsd/201412/t20141208_1433208.shtml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