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教育频道12月30 日讯(通讯员 范海沛)12月16日上午,山东省实验中学2013级“山大实验班”语文学科的16名学生在教导处主任刘庆华、语文组时均琪和杨晓容老师带领下来到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参加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与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以“文学与人生”为题的精彩对话。活动由山东大学副校长陈炎教授主持,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许钧教授担任了此次对话的翻译。
对话中,关于文学与人生的理解,莫言先生结合自己童年时期在苦难中听故事的经历,谈起每个人都是潜在的文学读者,文学对每个人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作家有责任把对人生最宝贵、最深入、最个性化的体验写进作品,尽可能立体地呈现人性中的善与恶。作家只有把笔下的人物描写得具体而又真实,才能够让每一位读者受到感染、牢牢记住,才能够对人们生活有所启发。谈到这里,莫言先生说自己作为一个作家,“时时感到手中的笔重若千钧”。
勒克莱齐奥先生说,自己童年时代曾经历战争和饥饿,但在黑暗与困难中,他接触到了文学,并燃起了希望。他感到自己渴望从文学中继承大地所给予人的追求生命的无尽力量。他还提到作家的责任感,说人生会有伤痛,而文学的作用是即使在伤痛中,也要给人生撒上一把盐,让它有些味道。作家写作时应当把自己处于别人的生活和体验当中,通过笔端把人性反映出来。
关于对中法文化的理解,莫言先生认为法国作家传达给人们的不只是法国自然、人文、历史等感性的认知,更重要的是传达了法国自由、浪漫的精神,以及千百年来热爱自由、追求自由的不懈努力。勒克莱齐奥先生认为中国的文学拥有巨大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与诗意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中国文学特殊的魅力,他由衷地感叹道:“土地里生长的中国神话,又以文学的形式重新滋养了中国的泥土。”
省实验中学的“山大创新实验班”自创建以来,一直定期组织学生与导师进行面对面研讨,参与山大相关学术活动。此次参加山东大学“文学讲堂”活动就是山东大学课程的一部分。
http://edu.iqilu.com/zxx/gaozhong/gzxw/20141230/226389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