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杜涛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典型特征,最终在财政收入上显露无疑。
上周,财政部公布2014年财政收支情况,当年全国一般公共财政收入突破14万亿,比上年增长8.6%,增幅相比2012年和2013年,分别回落4.2和1.5个百分点。多年来,财政收入增长首次跌至个位数。
另一方面,经济观察报获悉,2015年财政赤字率大致会维持在2.2%至2.3%左右,比上年的2.1%最多高出0.2个百分点。相对应的赤字规模或在1.5万亿至1.7万亿之间,比上年增加至少2000亿。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去年年底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中也表示,伴随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财政收入也由高速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要克服速度情结,防止‘竭泽而渔’”。
为此,财政部打算在2015年进一步减税和普遍性降费。与此同时,清理税收优惠和全面完成营改增也成为重要议题,其他还包括进一步取消重复征税、扩大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其中,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规模从上年的4576亿增至2015年的4776亿,多了200亿,主要用于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的投资。
“财政收入是经济发展的反映,经济增速放缓,未来财政增收在个位数运行将成为常态。”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朝才告诉经济观察报。
自2004年至今十年间,全国财政收入有七年增幅接近甚至超过20%。这个势头到2012年进入拐点,当年财政增收12.8%,相比上年几乎腰斩,此后更是逐年下滑至10.1%、8.6%。“像以前那样高速增长是不太可能出现了。”山东大学财政系主任李华表示,财税收入一般情况会比GDP增长高一点,2014年是减税的基调,在加上本身经济的发展缓慢,所以增幅回到个位数很正常。
尽管存在减税因素,但如果没有非税收入的拉动,上述财政收入数字可能会更低。
财政部数据显示,2014年非税收入21192亿元,同比增加2513亿元,增长13.5%。其中,中央非税收入同比增加899亿元,增长25.3%,主要是部分金融机构上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增加;地方非税收入同比增加1614亿元,增长10.7%。这些数字均高于全国财政收入的“大盘子”,这意味着,2014年中国仅税收收入的增幅相当低。
这种观点得到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泽彩的认同。他告诉经济观察报,生产、消费、投资企业的利润指标,从2014年年初以来一直在不同程度的回落,实现的各种流转税等主体税种的增长增速也在减慢。“房地产情况也不好,二三四线城市库存得不到解决、市场的调整波动,导致房地产营业税、房地产企业所得税、契税、土地增值税等税种的收入增幅,也在不同程度地下滑。”他说。
财政增收迈入“个位数”时代的另一面,是公共支出的刚性增长和支出基数的日益固化。
财政部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一般公共财政支出超过15万亿,比上年增长8.2%。其中支出增幅最大的是城乡社区支出,增长15.4%。其次是住房保障和交通运输支出,分别增长10.9%。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增长9.8%。
“收入中低速增长,支出是刚性增长。随着物价CPI的波动,医疗卫生支出、工资性支出、住房公积金以及社保、教育等都是刚性支出,支出基数固化,有些支出需要大力深化财政改革。”王泽彩说,解决的办法有两种,一是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增加赤字扩大支出,通过减税刺激经济;二是改变公共产品提供方式,通过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政府购买服务等,弥补刚性支出的需求。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自2012年试点以来,营改增三年累计减税3746亿元,其中去年减税1918亿元。
王泽彩认为,财政进入新常态,不仅意味着全国财政收入跌破10%,也意味着追求规模、速度的粗放式增长方式支撑不下去了,在向追求质量、效益的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新兴产业要成为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各地投资的冲动随着国务院关于地方债务控制的“43号文”有所减缓,带来的是过剩产能的投资“走出去”,以及消费日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这一点,从消费税占比的变动可以看出来。2014年国内消费税8907亿元,同比增长8.2%,是去年增幅的近两倍。这其中,卷烟消费税4823亿元,增长12.5%。前不久,财政部曾三次上调燃油消费税,并准备对消费税税收范围、税率等进行相应调节——这或是未来即将开始的消费税改革的序幕。
因此,楼继伟在此前的财政工作会议上也表示,财政支出刚性增长,要花钱买机制,确保可持续。具体来说,就是“财政要深刻介入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要充分发挥财税改革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在2015年全国两会即将来临之际,这番表态值得玩味。
楼继伟在会上提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他认为,预算规范管理、公开透明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全民推进依法理财;同时,财政宏观调控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要创新调控思路和方式;最后,建设大国财政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要主动参与国际财经交流和全球经济治理。
实际上,对于财政收入跌至个位数增长,楼继伟的看法是,这和现行税制设置不合理有关。“中国间接税的比重高,资本货物、原材料、制造业等传统产业税收贡献较大,所得税和财产税等直接税占比偏低,因此财政收入增长受物价波动特别是PPI的影响很大。”楼继伟在会上表示。
他警告说:在现行税制下,随着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增速的下滑幅度会更大,“绝不能在经济放缓、收入增速下降的时候,收过头税、乱收费,增加企业负担,形成对经济的顺周期调节”。
http://www.eeo.com.cn/2015/0203/2720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