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一介先生1927年出生于天津,1947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1951年到北京市委党校做教员。1956年调到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汤用彤的学术助手。他子承父业,主要教学及研究领域为魏晋玄学、道家道教、佛学、儒学、中西文化关系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论著基本收入十卷本《汤一介集》。 1984年,汤先生创办中国文化书院,引领了当时的“文化热”。自2003年,他以76岁高龄发起并主持《儒藏》工程。《儒藏》汇集古今中外所有儒家的汉文著作,预计规模超过《四库全书》。

汤一介(1927—2014),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曾任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儒藏》编纂中心主任、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
2011年,汤先生主编完成的九卷本《中国儒学史》,是迄今为止资料最翔实、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备的中国儒学通史,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他生前主持十卷本《中国经学史》、五卷本《儒释道三教关系史》及《中国解释学史》和《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等研究课题,都充分体现了他对中国文化复兴所做的艰苦努力、所具有的文化自觉和学术担当精神。
汤先生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源自他祖父汤霖定下的“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家训。汤用彤曾改杜甫《野望》颈联“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为“虽将迟暮供多病,还必涓埃答圣民”,以表达他的暮年心愿。汤一介先生暮年心境与其父一样,只要身体许可,他就总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并认为这是他义不容辞的职责。汤先生临终前还说:“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就愿为《儒藏》工程尽力。”
http://www.cssn.cn/zx/201503/t20150310_153870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