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全国政协委员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所长王名和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大钧,今年全国两会上将再次联名上交提案,呼吁加速计划生育政策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形成鼓励两孩、优生优育、面向未来的积极人口政策。
据王名介绍,这是他和刘大钧自2010年以来的第六次关于完善人口政策的提案。两人为此进行了长期地、认真地调研。
王名认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单独两孩”的“生育新政”,结束了多年来关于“一胎化”的争论,也标志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开始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两位全国政协委员在提案中表示,我国人口政策的重心要从控制人口数量转向稳定人口规模、改善人口结构和提高人口质量,从限制生育转向鼓励生育和优生优育,加快形成面向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和人类的未来的积极人口政策。
为此他们提出六项建议:
一,加快推动人口政策重心从数量控制转向稳定规模和改善结构。从当前及今后的人口走势看,即使完全放开也难以避免在可预见的将来我国每年出生人口的雪崩式滑坡。因此人口政策的长期目标应是稳步提升生育率至替代水平,最终确保每年出生人数基本稳定,维持中华民族的正常繁衍,同时不断促进人口结构优化,并加强优生优育,努力提高人口质量。
二,加速政策转型,变“单独两孩”为“鼓励两孩”。
三, 要尽快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按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从制度上规范生育新政并为人口政策调整提供法律保障,各级地方政府也应尽快对相关法规和政策进行全面梳理。
四,恢复并改善强制婚前检查,鼓励适龄生育,坚持优生优育。我国是世界上出生缺陷高发国家,2003年新婚姻法将“强制婚检”改为“自愿婚检”后,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持续走高,根据全国出生缺陷医院监测数据(监测期限为妊娠满28周至产后7天),2010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49.9/万,较1996年增长了70.9%。另据国家卫计委有关领导在2013年的相关国际会议上通报,估算中国出生缺陷发生率约为5.6%,每年新增出生缺陷约90万例。因此建议尽快恢复并从技术和服务上改善强制婚前检查,鼓励适龄生育,限制高龄生育,坚持优生优育。
五,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应体现生命本位、文化本位和家庭本位的原则。
六,加快形成面向未来的积极人口政策。目前,党中央已经做出了调整人口政策的重大决策。决定人口政策方向的是人口结构和规模对经济、社会、国防、环境等的影响,因此人口政策的调整需要各个不同领域的专家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参与,建议由国务院授权发改委,统一协调相关部委和各领域的专家组成人口政策调整攻关课题组,研究人口政策调整的总体方案,并加快形成面向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人类的未来的积极人口政策。
他们认为,在做出这些政策调整的同时,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切实解决独生子女高风险家庭所面临的一系列难题。对于因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失独”家庭,应建立国家基金进行公益救助和社会支持。
www.yicai.com/news/2015/03/4580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