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史学界的盛事,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已有百余年历史。作为当今影响最大的历史学国际盛会,它创办于1900年,每5年举办一届,除“一战”、“二战”期间停办外,迄今已举办21届,每届参会的各国历史学家多在1500-2000人之间,最多时的莫斯科大会达到3300人。除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各举办过一届外,其他18届都在欧洲举行,从未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举办过。今年的大会是真正意义上的亚洲“首秀”。
8月23日-29日,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将在山东济南举行。大会由国际历史学会主办,中国史学会和拥有114年办学历史并以文史见长的山东大学共同承办。记者了解到,史学家通过网上注册参会,春节前后已有超过1000人注册。
本次大会目前确定的开幕式主题是“自然与人类历史”,大会设有四个主题,还安排了专题讨论、联合讨论、圆桌会议、青年学者墙报展示等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共计82场,来自世界各地的2000余名历史学家将参与此次盛会。
77年前中国人首次与会北京曾申办失利
春节后,记者专门就此事致电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推动者、参与者与见证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原院长王育济教授,他同时担任本届大会的专家咨询组组长。他说,近两年自己一直在围绕史学大会,系统梳理了史学大会与中国、山东及济南的关系,以及有关学术大家、文化大家的史料。
资料显示,1938年,中国著名史学家胡适等人曾以个人身份参加过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这是中国人克服艰难险阻,第一次参加国际历史科学大会。
1980年,在胡乔木提议下,中国史学家代表团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了布加勒斯特第15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1982年,中国史学会又以国家会员的身份加入国际历史学会,并组团参加了1985年的第16届大会,团长为著名历史学家刘大年,成员有季羡林等18人。此后,中国史学会参加了历届大会。
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并取得北京市政府的正式支持,中国史学会代表团曾在加拿大召开的第18届大会上,正式提出2000年在北京举办第19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申请,最终令人遗憾的是,在竞争投票中负于挪威奥斯陆。
中国史学会二次申办,山东大学满载而归
2009年初,中国史学会分析讨论后决定正式申办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并将山东济南以及山东大学作为首选的举办地。
时任山东大学校长的徐显明兴奋地说:“这样的大会在哪一个大学举行,在哪一个城市举行,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2009年2月6日,时任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的王育济陪同徐显明专程赶往北京,在与中国史学会座谈后,双方就联合申办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达成意向。10月初,山东大学申办的请示获得批准,相关准备工作正式启动。时任山东省省长姜大明亲笔签发了致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执行局和执行主席的个人信函,表明山东申办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诚意和决心。信中以优美的笔触介绍了山东和济南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以及山东大学的情况。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秘书长罗伯特告诉王育济,他被这封信深深地打动了。
2010年8月22日,荷兰阿姆斯特丹,正在参加第21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中国史学会正式提出申办要求并做陈述。在24日中午中国史学会的招待会上,会长张海鹏做了10分钟演讲,播放了专门为此次申办制作的20分钟视频,视频中大量采用济南市委宣传部提供的《天下泉城》的画面。王育济和山东大学的另一名代表姜生教授,向与会学者着重介绍了山东省济南市和山东大学的相关情况,回答了相关问题。在这次招待酒会上,山东大学设计制作的《山东·济南·山东大学: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申办地》的大型画册,受到欢迎和好评。
就在投票表决之前,各国代表对下一届大会的举办地还有很大争论,这既有意识形态的原因,也有对中国尤其是对山东、对济南太陌生的原因。经过多方宣传,在26日的投票表决中,以36票赞成、8票反对、5票弃权的投票结果通过了在中国济南举办的议案。
迎接高层次国际会议,天下泉城显实力
为做好陈述文件和宣传材料,从容面对外国学者的疑问,参加21届会议之前,王育济花了很长时间研究济南的历史文化,并写了《济南历史文化的变迁与特征》一文。在对济南历史文化进行梳理的过程中,他还对济南的一些文化现象提出崭新观点。
王育济教授以阴阳五行学说的提出、“人”与“仁”的观念、皇帝观念的产生、泰山与黄河意象、“荷柳配”、牛郎与织女、门神秦琼、最早的祠堂、扁鹊与针砭、白面书生来历、婉约与豪放词派等多个例证,论证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多“核心元素”发端于济南,或因济南而呈现出典范形态,其密集度之高,是其他区域无法比拟的。大会申办的过程中,这些研究也发挥了某些作用。他认为,这些结论也让我们对于身边这座城市有了重新审视的机会。每当大的历史变故发生之际,济南或以济南为中心的周边地区,每每会承担起文化复兴或历史转型的责任,这是济南历史文化非常显著的一个特征。
8月的济南将迎来国际史学界盛会,向世界展示天下泉城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化建设成就,这既是难得的机遇,也彰显了济南不断提升的经济和文化软实力。举办如此高层次、大规模的国际会议,对泉城经济社会的带动效应无疑将非常显著。
据悉,2013年9月,山东省省长郭树清对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专门做出批示,要求共同努力、全力做好各项筹备工作。今年1月14日,山东省常务副省长孙伟与山东大学校长就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筹备工作进行专题调研时,指出山东省将尽全力为大会提供会务保障与支持。作为本土党报集团,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将加大对此次大会的宣传报道力度,通过全方位、高密度的报道,在宣传好济南城市形象的同时,努力使历史科学发扬光大,更加深入人心。 (济南日报记者 王爽)
延伸阅读
历史大会“中国第一人”
1938年,国内战火纷飞,欧洲战云密布。在这样的形势下,胡适临危受命,代表中国全程参会。8月28日上午,第8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瑞士苏黎世圣彼得教堂召开,到会各国代表约900人,共安排6人大会发言。下午,国际历史学会理事会开会,正式接纳中国、梵蒂冈和爱尔兰为新的会员国,使国际历史学会的会员国增至45国。胡适在8月30日上午的大会发言,宣读了《新发现的有关中国历史的材料》的论文,让域外历史学家首次听到来自东方历史学家的声音。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参加国际历史科学大会。
关于这段历史有史料记载,胡适曾于当年7月30日致信傅斯年,信中说:“Zurich我必须一去,已允读一论文,题为‘Newly Discovered Material for Chinese History’,注重中国史家如何运用此材料。”
http://e.e23.cn/content/2015-03-17/2015031700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