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胸外科发展微创特色技术诊疗纪实

发布时间:2015-04-10 00:00:00 发布来源: 作者:

3.jpg

 

  4.jpg  

  胸外科主任丛波(右一)在进行微创手术。

  专家简介

  丛波

  山大二院胸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胸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理事、胸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1984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医学系,从事胸外科工作30余年来,在胸外专业技术和经验上有较深的造诣,对食管良、恶性狭窄,食管各种瘘口和气管肿瘤及狭窄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有较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

  在省内率先开展了非手术食管气管支架治疗食管/气管良、恶性狭窄,擅长全食管切除后肠代食管手术、各种气管/隆突成形手术,是省内较早开展胸部微创手术的带头人。

  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以下简称“山大二院”),有这样一位医生:他有着超强的医生荣誉感、刻苦的学习精神、精湛的诊疗水平,以及在山东省内领先的微创手术技术,他曾对微创技术在胸外手术中的推广应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他又被年轻医生们尊称为“微创团队中最好的教练”,他就是山大二院胸外科主任,主任医师丛波。

  微创占比超70%过硬实力赢得口碑

  众所周知,衡量一家医院微创技术水平的高低,要看微创手术在各项手术中的占比。在国内,高水平医院的微创手术要占全部手术的一半以上。2014年,山大二院胸外科的胸腔镜手术已经占全手术例数的70%以上,而这一年的微创手术成功率更是高达95%,依靠过硬的实力得到了患者们的一致认可。用丛波的话说,“这是对这个学习进取型医疗团队勇于冲锋、敢于拼搏的最好褒奖。”

  记者在见到丛波之前,已经听到了很多患者对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医风廉洁的中肯评价。3月10日上午10点,记者按照约定时间来到该院的胸外科,护士却表示因为有紧急气管肿瘤手术的耽搁,丛波将会迟到半小时。1个小时后,丛波才迈着略显疲惫的步伐出现在记者面前,“记者同志,很抱歉我迟到了。这次手术很紧急,不过病人的生命永远是第一位的。”丛波的话让人感到亲切而坚定,充分体现了一位医者的大爱和对事业的忠诚。

  提到该院胸外科的微创手术技术,丛波脸上的倦容顿时一扫而光。“胸部微创技术大概出现在10年前,当时作为新生事物并没有得到人们认可,许多老资格医生拒绝使用这项技术,甚至对年轻医生下了‘禁令’。当然,许多病人也不敢接受这种手术。但谁也不能阻挡历史的发展,现如今,微创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外科领域,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推广。”丛波说,所谓微创手术,就是通过在人体体表打孔或切开3~5厘米小切口,将各种腔镜和腔镜器械导入人体内进行手术。手术医生是看着显示屏进行各种手术操作,这与传统开刀直视手术是完全不同的,要求医生必须经过严格培训和大量实践才能掌握该项技能,是“高、精、尖”操作的医学技术手段。“这种技术可以让病人的外部创伤达到最小,不影响美观,对内部脏器的损伤也达到了最低水平。同时,提高了手术精确度和质量,也有效地降低了出血和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当然,在给患者带来便利的同时,对医生的医术也是一种考验,因为微创手术对操作医生的水平要求会越来越高。”

  不断创新 提升水平

  “微创技术是当代外科发展的方向,这一点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在丛波看来,近年来微创技术发展迅猛已经使外科进入了从传统开大刀向微创外科的转型期。微创技术也从早期辅助小切口,到如今的完全腔镜手术,从多个辅助孔到现在单孔技术应用。各种现代化的微创设备和器械的不断发展进步,使得微创手术更加安全、迅速和可靠。丛波主任从事胸外科工作30年,有着较为深厚的传统手术功底,但是,早在十年前,便意识到微创手术的未来发展优势,使其成为省内较早开展这项技术的医生,近五年来,他把微创手术作为科室发展的重点,鼓励和带领年轻医生大胆创新,全力打造省内一流胸部微创手术平台。目前,肺癌和食管癌微创手术比例均在70%以上,使得山大二院胸部微创技术水平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丛波是一名懂得创新的医生,他明白,医疗技术的发展要靠广大医生的日常积累以及敢于创新的精神。2个月前,一位60岁日照的肺部肿瘤患者赶到济南求助丛波,“他的左肺上叶已在当地医院被切除,医生将切除部位的近端、远端支气管相连,保证切除的彻底性,我们称之为‘袖式切除术’。但术后病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胸闷和呼吸困难,检查发现,病人手术部位的支气管出现了严重瘢痕狭窄,内径0.2厘米,仅有正常口径的五分之一,并造成了左侧肺不张和严重感染。”丛波经过认真检查后,决定使用泌尿外科的常用技术——“钬激光”,对狭窄的支气管进行治疗。“这种激光的好处是脉冲式激光,对组织烧伤很浅,只有0.4毫米,容易控制烧灼深度,避免穿透支气管壁。同时,通过可弯曲光纤传递激光,借组纤维支气管镜可以将激光传导入肺内,将瘢痕组织烧灼溶解,从而打通狭窄支气管。”经过丛波的“创造性发明”,钬激光的应用在这次手术中大获成功,如今,这位患者也恢复了健康。丛波说,当今的外科医生不能仅仅是个开刀匠,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给自己充电,才能不被时代淘汰和落伍。丛波自豪地说:“我们科室的年轻医生个个都是多面手,既会开大刀,又都能熟练地掌握胸腔镜和内镜微创技术,同时,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科研能力,这样的外科医生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多年轻医生都培养成为主力,他在旁边进行鼓励和指导。那种感觉就像绿茵场上一支摧城拔寨的球队,而他就是运筹帷幄的主教练,有他在我们都能放开手脚做好工作。”

  丛波表示,“微创手术毕竟还要发展,还要指望年轻人,所以应该给他们更多的机会。我很喜欢他们叫我‘丛导’,能够担任这个教练的角色是我的荣幸,只有这样,才能让微创事业得到持续发展。”

  丛波兴奋地说,山大二院胸外科的微创手术团队,犹如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每个人都是机器上的一个重要零件,在最合理的位置和区域上发挥自身最大的作用。当然,丛波自己正是这台机器的核心部件,全力保障机器的高速运转……

  而办公室里罗列的锦旗,就是对他们高超微创技术的最好诠释。(本报记者 杨晨 于丽娟)

  以师带徒 传承医术

  科里的青年医生习惯喊丛波为“丛导”,丛波是一名医生,更是他们的“导师”。

http://jnrb.e23.cn/shtml/jinrb/20150407/1421952.shtml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