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日上午,山东省暨济南市第16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在泉城广场举行,活动主题为“安全用耳,保护听力”。数据显示,山东省有听力残疾人近150万,占残疾人比例的26.3%。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张寒冰告诉女报记者,不注意耳科保健,长期生活在噪音环境下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是导致听力损伤的主要因素。另外,每年的期末考试期间,学生容易发生突发性耳聋,这种老年病年轻化的罪魁祸首是熬夜、长时间使用耳机。
一到期末考试 学生因“耳背”的就诊增多
“那天早上叫欣欣起床,叫了好几声都没动静,开始以为孩子学习太累睡沉了,结果孩子起来说耳朵嗡嗡响,听不见我说话,可把我吓坏了。”回想起孩子1月突发性耳聋的事情,济南市民刘女士至今心有余悸。她说,欣欣性格很要强,在学校无论大考小考,都力争第一名。临近期末,她为了考出理想成绩,天天熬夜看书,精神压力很大,导致耳鸣,好在治疗及时,现在恢复情况良好。
张寒冰告诉记者,每到期末考试时期,医院耳鼻喉科门诊的中学生、高中生患者明显增多,他们多是耳朵突然间听不见,属于突发性耳聋。突发性耳聋起病急,常没有剧烈的伴随症状,从而被忽视,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近两年儿童、青少年耳鸣、突发性耳聋病例确实明显增多。有个10岁的孩子在网吧玩了一个通宵,第二天有一只耳朵听不见了。”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王喆说,很多市民都有耳鸣的经历,而且多数很快消失,所以多数人对耳鸣关注不多。但像10岁孩子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条件下所产生的异常声音感觉,常是耳聋的先兆,需要引起重视。
头晕、注意力不集中是听力受损信号
现在耳疾呈现低龄化趋势。张寒冰介绍,不少年轻女性都有耳鸣经历,耳鸣是突发性耳聋的先兆。
“长期处于焦虑状态、精神压力过大会造成血管系统包括内耳血管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极易出现血管痉挛性收缩,从而使局部血液供应减少,导致内耳听觉神经缺血缺氧,以致患者发生频繁耳鸣症状,甚至突然耳聋。”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王喆说,悲伤忧思、多疑、郁闷等心理状态以及暴怒暴喜都可能造成耳部血液循环障碍,引发耳部疾病。他建议,如果经常出现耳鸣、耳发闷、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可能是听力受损的早期信号,应到医院做听力检查,特别是出现耳鸣时最应警惕。
一成多青少年受娱乐性噪声伤害
近年来,伴随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普及以及歌厅、酒吧等娱乐场所增多,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因不当用耳发生噪声性听力损失的风险日益加大。研究表明,12%-15%青少年的听力健康受到娱乐性噪声影响。除了精神压力大,突发性耳聋与生活习惯也有极大关系,尤其是年轻人应远离网游、酒吧、KTV等噪声环境。
“现在孩子喜欢玩iPad、手机,习惯用耳机听音乐,容易引起听力受损。经常出入酒吧、KTV等地方,长时间处在音量非常大的环境,容易给听力带来影响。”王喆说,由噪音引起的听力损伤如果能在一周内就诊,多数可以治好。一般来说,听力损失超过3个月就是永久性的,很难治愈。尤其是有的患者一只耳朵失去听力,而另一只听力正常。“虽然两边的耳朵并不相通,但一边听力下降很容易被忽视,继而错过最佳治疗期。”他说,听音乐时使用耳塞每次不要超过半小时。长期用耳机者,每年至少检查听力一次,最好半年检测一次。突发性耳聋患者中1/3早治疗可治愈,1/3不需要治疗会自然恢复,另外1/3则无法治愈。总之,要抓住抢救黄金期,即出现症状的一个月内要治疗。
http://dsnb.e23.cn/shtml/dsnb/20150304/140891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