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王小波的时代感

发布时间:2015-04-24 00:00:00 发布来源: 作者:

  {本期话题}诗歌

  {本期关键词} 黄金时代当代文学精英张晓媛:诗人艾略特说:“四月是个残忍的季节。”1997年4月11日,45岁的青年作家王小波逝世了。王小波逝世十多年了,但他的影响力却持续扩大,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房伟:王小波为中国当代文学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和价值境界。他所推崇的有趣、自由和智慧,符合当代中国转型后,国民追求个性和自我完善的心灵诉求。只要这个转型过程没有结束,王小波的作品,就会有它的现实合法性与持续的影响力。

  马兵:王小波影响力持续扩大的原因在我看来有三点,其一,王小波作品的初步经典化。相比他刚去世时作为社会热点现象引发的学术界的聚讼纷纭,当下的学界对于王小波的研究渐渐回归学理的常态,其重要的作品如《黄金时代》也已经完成了初步的经典化,被写入新世纪以来出版的一些文学史,这对大众读者的阅读构成了一种诱导。其二,王小波的写作态度、思想与美学等在网络上获得相当高的回应,如自称“王小波门下走狗”的一众网民,虽然他们的活跃大不如几年前,但依然培育了不少王小波的读者。其三,李银河作为公众人物不断置身在各种热点话题和新闻中,也在某种程度上继续维系了大众对王小波的关注热度。

  张晓媛:王小波在当代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如何?主流文坛对王的疏离,意味着什么?

  房伟:站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可以斩钉截铁地说,王小波是新时期以来,筚路蓝缕、别立新宗的作家。他在“伤痕文学”的源头处,就分流而去,给中国当代文学寻找到了一种新的可能。他是一个“坏孩子”,又是一个逆流而上的先锋。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地位将更为重要。主流文坛其实一直在尝试接纳王小波。但我认为,在现有的文学史框架之内谈王小波,试图将之纳入现有的体系,肯定是行不通的——尽管,王小波也受到了时代的影响。国内很多学者,包括很多年轻学者,都在试图做这样的努力,这很虚妄。

  马兵:我个人觉得王小波所标榜的写作立场,如有趣,有智,有性等,使他在20世纪以来多条文学的主脉的滋养之下,兀自形成自己的一条根脉。主流文坛当年对王小波的疏离其实并不像后来所描述的那样隔膜,更多还是对王小波当时体制外的自由撰稿人的身份的一种不适应,当然也有其时的批评话语并不能把王小波芜杂自由的创作收编到其阐释体系里而难免失语的窘迫。

  张晓媛:王小波最大的文学价值在何处?他对当下文坛的启示是什么?

  房伟:王小波将一种新的文学价值观念传递给了中国的读者。我想这是非常重要的东西。而这种文学价值观念,是非主流的,既有着墨子、唐传奇一脉尚务实、尚飞扬的人生与文学信念,又有着英美自由主义的影响。他的小说为中国当代文坛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说到对当下文坛的启示就是,中国很多年轻的80后、90后作家,有的受消费市场影响很深,有的则回归到了主流文学的老路子,格局小,境界小,在日常叙事的泥沼里拔不出腿。而王小波的小说则说明,只有真切地反映中国的现实,并以一种超凡拔俗的价值引导,不拘一格,汉语小说才能真正做到鲁迅所说的“取今复古,别立新宗”的境界。

  马兵:王小波写作的最大价值,我以为还是对人的自由精神的守护,以及兼备诗性和戏谑力量的语言能力。他的启示在于两点,第一,一个真正对自己有期许,希望对时代有担当的作家必须把自己的文学之根扎在守护人类基本与核心价值信念的土壤之上,这话很简单,但实践起来非常难。第二,对自己不合时宜,不合众嚣的文学风格敢于坚持。

  张晓媛:目前,很多更年轻新锐的作家表示了对王小波的否定与怀疑,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房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时代感和文学诉求。50后的很多作家、学者,包括广大的读者,对他很喜欢,如人民大学的孙郁教授,作家刘心武等。而70后、80后的很多读者,对王小波也非常喜欢。因为他们青春成长的时候,时代的转型感更强烈,特别是经历了朱镕基时代“减员增效”的第三次改革潮流,王小波所倡导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有可能成为一种精英化的价值信仰体系。但是,60后的文学读者,及1985年后出生的读者,喜欢王小波的最少。当然,就创作而言,从来都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推陈出新,不断超越,这也是优秀作家应有的雄心。冯唐等作家的作品也很优秀,和王小波相比,各有千秋,但他们能否成为表现一个时代,甚至超越时代的文学代言人,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嘉宾

jia1.jpg

家.jpg

嘉宾3.jpg

  房伟: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馆首届客座研究员,现执教于国家级重点学科,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著有《革命星空下的坏孩子—王小波传》等。

  马兵: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山东评论家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山东当代文学学会副秘书长。出版专著《伦理嬗变与文学表达》等。

  {主持人}张晓媛:媒体人、专栏作家,古琴爱好者。多档电台文化、足球节目特邀嘉宾。
 

http://60.216.0.164:99/html/2015-04/21/content_156450.htm

http://60.216.0.164:99/html/2015-04/21/content_156453.htm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