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29日电(记者 李翔华 田明)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不仅仅中华大地硝烟四起,生灵涂炭,与中国相邻的朝鲜半岛人民同样也在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中做出了惨烈的牺牲。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胜利,回顾东北亚民众抗日战争的历史,新华网专访了著名韩国问题专家,山东大学韩国学院院长牛林杰教授,请他为我们详细解读朝鲜半岛抗日战争在中国乃至亚洲反法西斯战场当中的地位及作用。
新华网:首先,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反法西斯战争前朝鲜半岛的局势?
牛林杰:在历史上,朝鲜半岛受地理条件的限制,除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之外,基本处于封闭状态。由于朝鲜半岛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并且所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性,因此,日本对朝鲜半岛觊觎已久,近代以来更是把朝鲜半岛视为通往亚洲大陆的一块跳板。经过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和1904年的日俄战争,日本全面占领了朝鲜半岛。1905年,日本胁迫朝鲜 签订了《乙巳保护条约》,将朝鲜的政治、经济、文化纳入了日本殖民统治的轨道。1910年,日本强行将朝鲜并入日本,开始了对朝鲜半岛长达36年的殖民统治。
新华网:朝鲜半岛沦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后,朝鲜人民是如何开展抗日斗争的?在这一斗争过程中,他们又做出了怎样的牺牲?
牛林杰: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朝鲜半岛沦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以后,朝鲜半岛的爱国志士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
1909年10月26日,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在哈尔滨火车站刺杀了时任朝鲜统监的伊藤博文。1919年3月1日,朝鲜半岛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抗日民族独立运动,史称“三一运动”。1919年9月,朝鲜半岛的爱国志士在上海建立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并领导流亡中国的朝鲜半岛人民进行抗日斗争。1932年4月29日,韩国独立运动家尹奉吉在上海虹口公园成功刺杀了日本陆军大将白川义则。可以说,以上这些大事件就是朝鲜半岛人民抗日斗争的一个缩影。
由于日本在朝鲜半岛针对抗日独立运动实施了严酷的镇压政策,朝鲜半岛的抗日斗争主战场逐渐转移到了中国。朝鲜半岛抗日武装在中国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成立了“朝鲜义勇军”和“韩国光复军”。而在东北各地抗日的“韩国独立军”则与中国义勇军联合,组成中韩抗日联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在漫长的抗日斗争过程中,朝鲜半岛人民付出了重大的民族牺牲。日本为了镇压朝鲜半岛的抗日独立运动,在朝鲜半岛各地设置了大量的监狱,很多爱国志士被日本警察逮捕后关押在监狱遭受各种酷刑,不少人在监狱里殉难。日军惨无人道地强迫大量朝鲜半岛妇女充当慰安妇,给她们的身心带来了严重的伤害。直到今天,慰安妇问题仍是影响韩日、朝日关系的敏感因素。
新华网:中国和朝鲜半岛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有怎样的联系,二者之间有何关系?
牛林杰:应该说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反法西斯战争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历史和地缘政治的原因,二者之间又存在比较特殊的密切关系。
首先,中国是朝鲜半岛抗日斗争的主战场。抗日战争期间,曾有三支来自朝鲜半岛的抗日武装队伍活跃在中国。一是在中国正面战场活动的“朝鲜义勇队”和“韩国光复军”;二是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战斗的“朝鲜义勇军”;三是在中国东北沦陷区抗日联军队伍中的朝鲜革命者。
第二,中国和朝鲜半岛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形成了自然的盟友关系。1938年10月,以金若山为总书记的朝鲜民族革命党等团体在国共两党支持下,成立“朝鲜义勇队”,直属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领导。1940年9月,以金九为领导人的韩国临时政府经中国官方批准,成立“韩国光复军”,以中国抗战同盟军和朝鲜独立运动武装的双重身份,投身中国抗日战争。
第三,中国和朝鲜半岛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相互支持、相互鼓舞。如黄埔军校、中央军校武汉分校等机构为朝鲜半岛的抗日武装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中国政府还向其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军服等装备。安重根、尹奉吉等朝鲜半岛抗日英雄的事迹也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新华网:近年来,中韩两国正在加强对这些遗址的修复工作,如抗日义士安重根纪念馆、西安韩国光复军驻地旧址标志石等修复建立工程。您如何看待中韩在抗日遗址修复保护方面的合作?
牛林杰:我认为,中韩在抗日遗址修复保护方面加强合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中韩抗日遗址的修复是对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重要贡献的中韩抗日先烈的一种很好的纪念;第二,再现中韩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共同经历和用鲜血凝成的战斗情谊,有助于进一步加强中韩关系的民意基础,深化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第三,在日本右翼势力不断抬头的今天,中韩在抗日遗址修复保护方面加强合作,有助于提醒后人正视历史。
新华网:近年来,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不断美化侵略事实,挑战中韩等亚洲邻国的容忍底线。请问,韩国与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分歧点都有什么,围绕这些分歧,两国政府间的最新动向又是怎样的?
牛林杰:韩日两国在历史问题上的分歧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慰安妇问题,日本坚持不承认存在强征韩国妇女充当随军慰安妇问题,并拒绝就此道歉和赔偿;第二个是对殖民统治和侵略的认识问题,日方至今仍认为“《乙巳条约》是合法签署的”,对韩国的侵略“不是日本单方面侵略韩半岛,韩国主流势力也参与其中”;第三是独岛(日本称竹岛)的主权归属问题。
今年是韩国光复70周年,韩日关系正常化50周年。韩日两国政府都希望以此为契机,改善两国关系。近来,韩日围绕安全问题举行了副部长级和局长级等多个层级的对话,并谋求推动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的突破。但事与愿违,双方在历史问题上的分歧没有取得任何进展。而日本最近发布的《外交蓝皮书》再次就历史问题挑衅韩国,使得韩国对日本的戒心进一步加重。
新华网:近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不仅向靖国神社献祭,而且还多次表示在纪念二战结束70周年的谈话中将不会使用“殖民统治和侵略”、“衷心致歉”等字眼。其日前在万隆出席亚非会议发表讲话时,就二战期间日本对亚洲邻国造成的伤害做出“深刻反省”的同时,也并未提及“殖民统治”或是“道歉”。您觉得上述表态对韩日关系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请您预测接下来韩日间历史争端及其关系发展的走势?
牛林杰:近来,安倍有关历史问题的表态引起了韩国政府和舆论的高度关注,代表韩国政府出席万隆会议的韩国社会副总理(负责社会领域的副总理---本网编者注)兼教育部长黄祐吕就安倍在万隆会议上发表的讲话中没有使用“谢罪、道歉”等词语表示了遗憾。韩国国内舆论对安倍的表态普遍感到失望,认为韩日关系变得更加不透明。可以说,安倍的表态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韩日关系的改善。
由于近年来日本在右倾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可预见的未来,韩日在历史问题上的分歧难以有大的改观。近日,韩国前总理金钟泌向安倍发出了忠告:“日本如果无法得到韩国的理解,就永远无法实现与亚洲的和解,永远无法登上国际社会领导者的位置。”很明显,这是在向正在美国访问的安倍施压。韩国政府多次强调,希望安倍珍惜于29日在美国会的演说,继承“河野谈话”的核心内容,为改善韩日关系创造机会。但从安倍在万隆会议上的表态来看,29日安倍在美国会的演说中改变态度的可能性不大。因此,韩日关系改善的时间点将只能推迟到2015年8月“安倍谈话”发表之后。
http://japan.xinhuanet.com/2015-04/29/c_134195985_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