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11日电(记者李彦龙 通讯员程广沛)今年的5月10日是一年一度的“母亲节”。近日,山东大学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们带着爱心人士寄送的小礼物,辗转来到位于新疆伊犁伊宁县下阿同村的英塔木小学,为这里的孩子们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感恩教育主题课。
中午,经历了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小学的志愿者们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在学校老师的协助下,学校四个年级的学生集中到一间教室,孩子们一张张质朴的笑脸也为这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带来一丝清风。课程分为了三个部分,首先从身边每天最关心我们,养育我们的父母开始。志愿者介绍了母亲节的由来,通过对Mother这个单词拆开字母进行了单词的解读,在学习了英语的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母亲这一伟大角色的理解。孩子们了解到,最初的母亲节源于古希腊,现代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是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康乃馨被视为献给母亲的花,而中国的母亲花是萱草花,又叫忘忧草。志愿者们通过观看视频,播放歌曲,和孩子们一起沉醉在母爱的感动中。接着,志愿者带领学生一起温习了《游子吟》,并讲述了反思母爱的故事,让学生们感受到父母伟大而无私的爱,并教给学生拉近与父母关系的方法。第二个环节是感恩老师,志愿者们与学生们一起回顾了在学校里老师关爱我们的点点滴滴,并带领学生共同学习了孔子时代的传统礼仪。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孩子们双手交叠在胸前,俯身六十度,用最高规格的三次揖礼表达着自己对于老师的感激。第三环节以感恩生活,感恩关心和帮助自己的人为主题。支教团向学校捐赠了来自海南的爱心人士戴敏洁寄送的小礼物,拿到礼物的孩子们一个个乐开了花。随后,志愿者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由孩子们共同涂鸦制作感恩明信片,以此表达对爱心人士的感恩之心,明信片将由支教团同学帮助寄出。
整场活动中,志愿者引导孩子们思考和发现身边微小的细节,在进行感恩教育的同时,也渗透着传统文化的教育。孩子们享受着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们带来的特色课程,纷纷表示会常怀感恩之心,将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优秀品质传承下去。
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乡望”公益项目旨在帮扶乡村贫困学生,将公益的触角伸向祖国最基层最需要的地方。让孩子们可以通过丰富的课程培养兴趣、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在今后的送教活动中,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们将继续推动内地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和交流,为孩子们奉献更为生动和精彩的特色课程。
xibu.youth.cn/yw/201505/t20150511_66261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