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指导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每年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全球活动旨在引起社会对世界500万炎症性肠病患者群体和炎症性肠病这一长期、致残性疾病的关注。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西方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但近年来我国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疾病好发于青壮年。
炎症性肠病(IBD)是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 和克罗恩病(CD)。 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普遍认为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和自身免疫因素可能与其发病有着莫大的关系。IBD诊断复杂,需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内镜下肠道粘膜表现及活检的病理组织学结果,必要时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并排除感染性和其他非感染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上常表现为反复腹泻、粘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及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克罗恩病(CD)的病变位置多在回肠和邻近结肠,并且可以跳跃性的分布于口腔至肛门的各段消化道,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腹块、肠梗阻和肛周病变等。
IBD的治疗目标是获得临床缓解,防治并发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疾病活动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建立在对病情全面评估的基础上,主要根据病情活动性的严重程度和病变累及范围制定,并在病情治疗过程中随时调整,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饮食指导等。治疗策略包括经典的"上阶梯疗法"和"下阶梯疗法"。经典"上阶梯疗法"是首先应用氨基水杨酸制剂(包括传统的柳氮磺吡啶SASP和奥沙拉嗪、美沙拉嗪5-ASA等药物), 若无效改用糖皮质激素,并向免疫抑制剂逐步推进, 最后当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或激素依赖者,或不能耐受上述药物治疗者,采用生物制剂(如英夫利西单抗IFX)治疗。而下阶梯疗法的用药顺序则与之相反。对于缓解期的患者需要选择维持药物,其中激素不能作为维持治疗药物,氨基水杨酸制剂维持治疗的疗程为3-5年或更长,而硫嘌呤类药物及IFX未有统一标准,视患者情况而定。CD患者需要求患者戒烟,继续吸烟会明显降低药物疗效、增加手术率及术后复发率。CD患者营养不良常见,需要注意检查患者的体重及BMI,铁、钙等物质及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D、维生素B12)的缺乏,并做相应处理。外科手术是IBD治疗的坚强后盾,手术时机选择需要由专业内、外科医师讨论决定,遵循手术指征。科学的饮食指导和饮食管理是控制IBD的关键环节之一。
health.iqilu.com/shenghuo/2015/0520/241105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