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山大80后教授辣评《平凡的世界》:小说存在三大缺憾

发布时间:2015-06-20 00:00:00 发布来源:齐鲁网2015年06月20日 作者:蔡晓彤

1.jpg

第3期省直机关青年成长论坛由山东大学副教授史建国讲述“文学圣徒”的平凡世界。齐鲁网记者 白少光 摄

2.jpg

山东大学副教授史建国讲述“文学圣徒”的平凡世界。齐鲁网记者 白少光 摄

3.jpg

山东大学副教授史建国。齐鲁网记者 白少光 摄

  齐鲁网济南6月19日讯(记者 蔡晓彤)前段时间,《平凡的世界》电视剧的热播让同名小说再次火了一把。6月19日上午,山东大学80后副教授史建国为参加青年成长论坛的团员青年们带来一堂生动的课,解读路遥这位“文学圣徒”的平凡世界。

  严肃文学受冲击:《平凡的世界》收听量不及“总裁小说”十分之一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文学异军突起,在这种情况下,严肃文学的现状如何?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史建国说,过去,一位作家往往是从散文写起,经历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最后才是长篇小说。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到网络文学的创作中,一个明显的特征是直接进入长篇小说,且动辄就是几百万字。有统计表明,现在每年发行约4000部长篇小说,但有90%的发行量不超过1000册。

  在网络小说的冲击下,有专家认为严肃文学甚至已经约等于“小众文学”。史建国说,从某听书软件的数据来看,《活着》的收听量为7万,《白鹿原》为6.17万。在1988年小说第三部尚在创作之时,《平凡的世界》就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引起强烈反响。广播剧先后播出3次,直接听众超过3亿人。最近由于电视剧的带动,《平凡的世界》网络收听量也是一跃达到43.15万人次。但是,在《总裁的替身前妻》这部收听率高达511万的网络小说面前,《平凡的世界》也显得尴尬。

  《平凡的世界》15岁以下读者占四分之一 女性比男性更爱看

  在一个关于“路遥与《平凡的世界》”的调查问卷中显示,《平凡的世界》61%的读者为女性;44%的读者学历为大学,24%学历为初中;读者职业中,超一半是学生,公务员、白领也是较大的读者群。

  从年龄分布来看,36%的读者集中在36—45岁之间,是最大的群体;15岁以下读者占到26%,为第二大群体。史建国分析,这可能是由于学校老师和长辈的推荐。

  《平凡的世界》褒贬不一 山大副教授解读小说三大缺憾

  在“1979——1998大众读书生活变迁调查”基础上评选出的“到现在为止对被访者影响最大的书”中,《平凡的世界》排名第六;由唐韧、黎超然、吕欣于1998年进行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调查”也显示,在20部获奖作品中,读者购买最多的是《平凡的世界》读者最喜欢的作品也是《平凡的世界》;2003-2004年在大陆7所高校“大学生信仰状况”问卷调查中,《平凡的世界》在“对你影响最大的书”中名列也首位……然而与之相对的是,批评家或专业读者普遍不看好《平凡的世界》,文学史普遍认为没有超越路遥此前的代表作《人生》。

  有文学评论家称,路遥的作品能够“以朴实的诗性意味和积极的道德力量打动读者”,赢得读者的喜爱,但也存在着“道德叙事大于历史叙事”、“激情多于理想”、“宽容的同情多于无情的批判”等弊病,因此“绝非无可挑剔的完美之作,还没有达到经典作品的高度。”而对小说中孙少平、乔伯年、田福军等人物形象的塑造,李建军也认为孙少平相对于《人生》中的高家林显得性格过于单一扁平,乔、田等纯属想象的人物更是“苍白无力”。

  史建国认为,《平凡的世界》在评论界存在争议的原因主要有三:田福军这条线索的缺陷、新文艺腔调、批判性的缺失。尤其是田福军当上省委书记后的描写,路遥仅凭借去省委书记家中“一日游”的经历,很难把握这个人物的描写,因此被一些批评家认为是小说的缺憾。

http://news.iqilu.com/shandong/yuanchuang/2015/0619/2452407.shtml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