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众议黄仁宇

发布时间:2015-06-30 00:00:00 发布来源:齐鲁晚报2015年06月27日 作者:景凯东

  陈乐民(原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欧洲学会原会长):“大历史”之“大”,自然非关细节,而在于规律。黄先生自己解释就是“用长时间远距离视界的条件重新检讨历史”。我想略近于司马迁之“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这里的“大”,黄氏是根据英文的“macro”,非单纯言其包罗面之宽、之大,而更言其纵贯性之深、之远。黄先生提倡“大历史”观念,自有其深层的现实意义在,即着眼于外界对中国之认识和中国对外界之认识。

  赵克生(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大历史观”下的历史研究,黄仁宇有两个重要的方法,成为“大历史”理论不可或缺的中心概念。其一为综合归纳。其二为技术的角度。与中国传统史学善恶褒贬的路径不同,黄仁宇偏好从技术的角度,而不从道德的立场检讨历史。

  商传(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长):黄仁宇是华裔学者中比较突出的法国年鉴派学术代表人物。

  刘志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黄仁宇现象”实际上是对史学界的警示,学术研究应该走出狭小天地,从面向上层和少数精英到面向非专业化的读者,实现为社会服务功能的转化。

  王小波(作家):在《万历十五年》出版之后,“中国历史学界的精神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人的历史阅读翻了新的篇章。不夸张地说,在《万历十五年》之后,中国大陆进入了一个历史书写作和阅读的黄仁宇时代。

  赵世瑜(北京大学教授):这终于使我们明白,黄仁宇的作品特别是他的“大历史观”在美国的影响甚微,所谓“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症结,在于他过于强烈的“有我”。

  吴思(作家、学者):黄仁宇用浓墨重彩描绘了皇帝与官僚集团之间的关系、官僚集团内部的关系、直至文官集团与军人集团之间的关系,偏偏没有以专门笔墨描绘官吏集团与农民集团的关系。这就好比描绘山大王们如何大碗喝酒,大块分肉,如何拜把子排座次,却不讲他们如何剪径绑票、如何打家劫舍一样,而那才是决定命运的基本关系。
(整理: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景凯东)

http://sjb.qlwb.com.cn/qlwb/content/20150627/ArticelB05003FM.htm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