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都被济南的泉水景色吸引到了,它能带给人美的享受。”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专家咨询组组长、山东省历史学会会长王育济回忆申办大会过程时告诉记者,济南准备的画册和视频都大量使用泉水的镜头,特别是在播放《天下泉城》时,“大美泉城、天下泉城”的济南泉水文化赢得了在座专家的关注和赞誉。
济南不缺历史文化泉水更是“人文骄傲”
举办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济南不仅可以提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更可以借助大会很好地展示济南的历史文化,包括济南人文历史、泉水文化、龙山文化等。
城子崖是龙山文化的发源地,而龙山文化被称为东方文化的代表;齐长城是中国最古老的长城,被称为“中国长城之父”;在南部山区的大山深处还有四门塔、九顶塔、龙虎塔,是佛文化圣地。尤其是四门塔,既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单层庭阁式石塔,也是中国唯一的隋代石塔……济南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纷至沓来,一探究竟。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则是济南的核心标志。济南泉水文化、人文积淀丰厚,济南泉水与人类精神生活的交集极早。中国最早的文字、最早的诗歌、最早的史书都记载过济南的泉水,由这“三个最早”为基点累积而成的文化,是其他任何国家、任何区域的泉水都无法比拟的。据最新统计,历代济南泉水诗多达1600多首,这一庞大的数字,同样是其他任何国家、任何区域的泉水都不曾拥有的“人文骄傲”。泉水文化博大精深必将引起史学家关注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开幕式演讲的主题是“自然与人类的历史”,而济南的泉水文化恰恰就是“自然与人类历史”的伟大结晶。
王育济表示,数千年来,济南始终在泉水的数量、分布的区域、喷涌的形态、水质的清澈甘甜,以及泉源的畅通等自然生态方面保持着无与伦比的优势,现在济南城市功能齐全、人口密集,同时又成功地保护了泉水生态。这本身就是“自然与人类的历史”和谐互动的一个伟大奇迹,也完全有可能成为各国历史学家持续关注和研究的范例。
济南泉水文化的科学积淀也十分深厚。宋代沈括、曾巩等对泉水的“源流”已有近乎科学的观测;近代以来,巴博(德籍燕京大学教授)的《济南府的泉水》、方鸿慈的《济南地下水调查及其涌泉机构之判断》等,都是很国际化的研究;山东地矿801大队对泉水水文地质进行了60余年不间断地观测与研究。历史学家做不了自然科学的研究,但却有兴趣
从“科学史”的角度深入关注这些问题。
http://tech.gmw.cn/newspaper/2015-08/14/content_1085811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