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学界一直在关注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召开,也希望有机会在中国举办。1949年前没有这种可能。1982年,中国史学会正式加入国际历史学会,成为它的国家级会员;从1985年开始,中国史学会代表团以正式身份出席了每五年一次的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1995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大会上,中国史学会申办第19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铩羽而归,令人遗憾。
2010年在阿姆斯特丹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期间,中国史学会举办了申办2015年大会说明会,100多人出席。中国史学会介绍了准备在山东济南举办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计划,回答了各国学者提出的疑问。国际历史学会代表大会在表决中国史学会的申请时,36票赞成,国际历史学会主席当场宣布,代表大会顺利通过了中国史学会的申请。
济南大会的筹备工作,是由中国史学会和山东大学合作进行的。中国史学会负责与国际历史学会一起制定大会议程,山东大学负责会务。按照国际历史学会的规定,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是由国际历史学会主办,大会议题的制定、提出需经国际历史学会代表大会通过。2010年大会申请通过后,国际历史学会向各会员国发函,征求议题建议。一般会员国只提出自己感兴趣的一两个议题。中国史学会考虑到第22届大会在中国召开,要多反映中国学者的声音,为此做了大量准备工作。2012年初,中国史学会向国际历史学会执行局报送了20多个议题,其中10多个议题与中国史学有关,或是中国学者感兴趣的,或与历史学发展有关系。国际历史学会执行局从中采纳了10多个议题。
2012年8月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召开的国际历史学会代表大会,经过一天讨论,通过了全部议题。这些议题包括四大主题:全球视野下的中国、书写情感的历史、世界史中的革命、历史学的数字化转向。大会开幕式由中国设计,开幕式后的专题演讲有三位学者,其中一位是中国历史学者。
2010年,第21届大会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
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是国际历史学界规模最大的、参与人数最多的国际历史学会议。从以往的各次会议来看,出席会议并且提交论文的学者,一般都是很严谨的历史学家。他们带着各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感兴趣的历史学话题前来赴会,对于彼此学术交流的意义重大。各国历史学家怎样看待各国的历史或者怎样看待世界史上发生过的重大事件,来自各不相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学者用什么样的历史观或者史学方法处理历史学问题,是大家都感兴趣的。一次大会所确定的各项议题,可能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史学研究的潮流。历史学研究的这些潮流和趋势,都是中国学者需要了解和注意的。各国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也是值得中国学者学习和吸取的。学习世界各国史学研究的精华,对于提升中国史学的水平显然是有所裨益的。
http://news.gmw.cn/2015-08/23/content_167717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