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鲁大学人类学系主任文德安教授 记者钱欢青 摄本报记者 钱欢青
8月24日上午,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济南章丘卫星会议开幕。耶鲁大学人类学系主任文德安教授、英国雷丁大学Karen Wicks教授、北京大学夏正楷教授、山东大学靳桂云教授等来自世界各地及全国的六十余名历史学界专家齐聚一堂,以“比较视野下的龙山文化与早期文明”为题,从世界早期文明比较研究的角度,探讨龙山文化及中华文明起源的相关课题。精美的PPT展示和活泼生动的演讲,使会场的气氛从头嗨到尾。
耶鲁大学人类学系主任文德安:
亲临龙山文化遗址最感兴趣当时的手工业组织
在章丘卫星会议开幕式结束、会议正式开始前的间隙,多年来致力于龙山文化遗址考古工作且成绩卓越的美国耶鲁大学人类学系主任文德安教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她很兴奋地表示,作为一名外国学者,能亲临龙山文化遗址、城子崖博物馆,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她认为,城子崖早已引起美国和世界各地学者的重视,城子崖和世界各地代表人类城市起源的早期城市一样,非常重要,对研究早期文明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1984年第一次到中国的时候,文德安还是一个研究生,1995年,她已开始和山东大学展开合作研究。多年来,文德安对龙山文化遗址的研究已经卓有成就。她表示,龙山文化时期的黑陶是同时期全世界最精美的陶器,“目前在对精美陶器的讨论也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但需要提出来的是,日常使用陶器的研究,对理解龙山文化不同区域经济的性质等问题有着同等重要意义。我现在最感兴趣的是当时的手工业组织究竟是怎么样的,当时陶器制作的专门化程度和贸易情况究竟如何。”北京大学教授夏正楷:
当时的黑陶这么精致说明人们已经有审美了 北京大学夏正楷教授近几年专注于研究城子崖遗址的古地貌与环境,
他认为,四千多年前的龙山文化之所以能兴起,和当时的地貌和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是泰山以北海岱地区的土壤适合农作物生长,其次是能最大程度吸收水分的小米的大量种植,第三是海盐丰富,第四是气候适宜。后来龙山文化发展的逐渐停滞,很可能是因为黄河泛滥,使得位于黄河下游的龙山文化遭遇了很大的冲击。
夏正楷认为,和中原地区的彩陶和灰陶不同,龙山文化之所以出现黑陶,和其所处之地拥有大量含碳的细致粘土有关,“当时的人能把黑陶做得这么细这么薄,说明经济已经相对发展,人们已经有了艺术审美上的需求。这足以证明龙山文化的文明程度。”山东大学考古系教授靳桂云:
期待厘清龙山文化在夏商周文明进程中的作用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山东大学考古系靳桂云教授说,对龙山文化的研究进步很快,加上最近又对其进行了重新发掘,这次会议希望能够探讨以城子崖为代表的海岱文明的发展进程和龙山文化在夏商周文明进程中的作用。
靳桂云说,在龙山文化研究中,国际学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耶鲁大学的文德安教授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对龙山文化陶器进行研究,英国学者傅稻镰则深入研究了农业在龙山文化中的作用,根据城子崖遗址中发现的农作物,学者们还已经开始研究彼时农田和陶土的具体位置。
点击打开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