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四大主题会议之一的“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率先拉开帷幕,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的“历史大咖”与我国历史学家共同将目光聚焦中国历史,讲述中国故事,探讨中国发展道路,这是一百多年来从未有过的。这也意味着,各国历史学家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从往届大会来看,出席会议并且提交论文的学者,都是很严谨的历史学家。他们带着不同国家和地区感兴趣的历史学话题前来赴会,对于彼此交流学术的意义重大。而令人欣慰的是,此次大会不仅随处可以听到中国历史学家的声音,中国的大学生们也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历史大咖”们展示了他们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成果。在“全球视野下的中国”主题会议的自由讨论环节,与会的大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对中国历史如数家珍,与国内外“历史大咖”们探讨中国历史,表现出了极强的学术素养,令人叹服。
“公共之学术,只闻列邦之讨论研究,往往阒然无吾族之迹,斯则邦家之奇耻大辱。”半个多世纪以前,前辈史学家留下这一深深遗憾。今天,中国史学家们终于将“凡一国的文化,都应有民族的与国际的两方面,每个民族必有所贡献于世界,并有所获于此世界”变成了现实。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只有胡适参加过1938年的国际历史科学大会。1982年,中国史学会正式加入了国际历史学会。此后历届大会,中国代表团的规模一般在20人左右,而此次大会中国学者的注册人数达到1709人;在以往的大会,中国史学会都没有作为一个主要的团体参与会议议题的制定,这次大会的议题中国史学家全部参加了制定;以前的大会,每次安排给中国学者的只有一场报告会,由中国史学会来主持,然而,本次大会中国学者将主持十场左右的报告会,谈的都是关于中国的……中国学者组织、参与议题的广度和深度,均超过历届大会,这些都为中国史学家们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打下了坚实基础,也必将让“中国话语”更加铿锵有力。
http://jnrb.e23.cn/shtml/jinrb/20150825/14757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