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济南8月25日电(陈心同)今天是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开幕的第三天,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教授接受记者专访,他介绍说,“在历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上,以国家主席的名义贺信,以国务院的副总理出来做长篇的讲话,这个在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上几乎是没有见过的。”足见中国政府对此届大会的重视和支持。
张海鹏指出,本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很多方面都破了历届大会的纪录,开创了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先河。
“开先河一”: 参会人员国别达到90个以上,破历届纪录。
本届大会注册参加会议的有2600位学者,国别90个以上,这是以前21届都没有过的,21届以前有人数较多的时候,1975年在莫斯科,有3000多人,但是国别没有这么多。
“开先河二”:议题前瞻,四大议题有三个首次提出。
我们这个大会有四个主题,其中第一个主题“全球视野化的中国”,第二个主题“情感的历史”,第四个主题“历史学当中的数字化转向”,这三个主题以往任何一届历史科学大会都是没有过的,这也是第一次。
“开先河三”:会议场次达到175场,历届最多。
“本届会议包括大会、小会,研究会议、联席会议、专题会议等等,加在一起的话,有175场,这也是历届历史科学大会最多的。”张海鹏说。
“开先河四”:中国学者提供论文历届最多、涉及中国历史问题最多。
175场会议当中中国学者主持的会议有16场,有中国学者作为评议人或者作为论文的提供人超过了72个,所有的论文当中,涉及到中国历史问题的超过了90篇。
“开先河五”:“平行会议”、“卫星会议”首次被使用。
这次会议同时还有两个平行会议,还有五个卫星会议在山东的青岛、淄博、曲阜等几个地方召开,这也创造了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先例。
“开先河六”:志愿者人数达几百人,服务周到
“这次会议有好几百位年轻的大学生来承担志愿者的工作,为与会的学者提供帮助,服务很周到。这应该也是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历史上的第一。
张海鹏教授骄傲的说,此次中国举办世界历史科学大会,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史学届经过100多年的努力,终于不负所望,走向世界,也打开了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的一扇窗。
http://sd.people.com.cn/n/2015/0826/c166192-26126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