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中国历史学家认为骨刻文是甲骨文的“前身”

发布时间:2015-08-26 20:43:15 发布来源:新华网2015年08月26日 作者:娄辰 王海鹰

  新华网济南8月26日电(记者娄辰、王海鹰)正在济南召开的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上,中国历史学家、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表示,此前发现并命名为“骨刻文”的文字,就是甲骨文的“前身”。相关研究此前发表在中国权威学术期刊《文史哲》上。


  刘凤君在大会的专题会议“讲述史前史”上表示,骨刻文流行年代的下限和甲骨文流行年代前后衔接,两者都以兽骨为主要刻写载体。早期骨刻文对兽骨不做处理,直接刻写,后期则进行简单刻削或修饰;甲骨文则主要用修整精致的肩胛骨和龟腹甲;两者应有传承关系。


  刘凤君还认为,骨刻文中晚期“凿槽烧灼占卜”的刻辞,为甲骨文所继承;骨刻文的成行布局,直接影响了甲骨文的布局;骨刻文的象形字,对甲骨文有直接影响。


  基于这些关联,刘凤君认为可以把甲骨文看作是骨刻文发展到晚期的成熟文字,也可视为骨刻文晚期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类型。


  据介绍,骨刻文与甲骨文一样,也是人工刻写在骨头上的文字,其主要使用年代距今约4600-3300年之间。发现地主要包括山东寿光市圣城街遗址、山东昌乐县任家河遗址、山东桓台县史家遗址、济南市冯家遗址、郑州二里岗遗址等地。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5-08/26/c_1116384019.htm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