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淄博8月28日电(孙士全)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淄博卫星会议,今天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举行。会议以“蹴鞠与齐文化”为主题,从蹴鞠、齐文化等相关层面畅谈新思路、新发展,进一步向世界宣传推介齐文化。
史书《战国策》、《史记》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其中的“蹋鞠”就是用脚踢球的意思,也叫蹴鞠,这是世界上足球运动最早的记载。2004年,国际足联正式确认中国的临淄为世界足球起源地。蹴鞠还是国家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到会的多国史学家围绕蹴鞠与足球文化、齐文化考古新进展、齐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三个主题,进行了多方热议。认为蹴鞠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和演进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蹴鞠的诞生反应了中国奴隶社会末期思想解放,文化多元的时代呼唤,诞生在临淄的原因离不开当时临淄发达的经济、尚武的民俗、昌盛的文化活动和手工业的水平,而开放、自由的文化形态是蹴鞠诞生在临淄的根本原因。
齐地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产方式形成了开放、自由的文化形态,使齐文化富有开拓、变革和创造精神。正是这种开放、自由、包容的文化特征,让生活在齐地的齐民富有探索、进取、创造的精神和人文情怀,蹴鞠诞生在这里就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了。蹴鞠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临淄,汉代宫廷民间普遍盛行,走向专业化。南北朝时期已经在江南传播和开展,唐宋时期蹴鞠走向成熟,女子蹴鞠盛行,清明蹴鞠成为重要民俗。在宋代,出现了全国性专门的蹴鞠组织和全国性的比赛,有了行业崇拜——清源妙道真君,商业化程度很高。中国古代蹴鞠在元、明、清时期停止了发展。我国古代的蹴鞠从起源到发展繁荣,象一颗耀眼的彗星发出闪亮的光辉,最后沉寂了下来。
史学家指出,蹴鞠曾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两千多年,但却没有发展为现代足球,而是由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国来完成了这一嬗变,其中传统文化压制个性与创造是蹴鞠走向暗弱与沉寂,没有突破性发展的重要原因。中国封建的宗法体制、伦理文化、礼仪禁忌等历史文化传统,给中国人带来了负荷沉重的心理积淀,致使个人的生命冲动几乎在条条框框里窒息。这样,蹴鞠在那种等级森严、尊卑分明的体制影响下,不可能发展为规则统一、公平竞争和推崇个性、以民为尊的竞技体育运动。
现代足球是在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国兴起的。其自身所展示的精神与时代精神一脉相承:大机器和大航海时代呼唤的是集体合作意识,足球的核心精神也是如此;人性解放和人的价值与足球场上队员的精湛的技艺暗合;公平竞争需要的规则,现代足球的规则发展也印证了这一点;人文精神崇尚探索,于是现代足球场上不断在创造着新的阵型和打法及技艺。总之,现代足球所追求的是作为人的价值的实现与时代精神的体现,而这些精神也在现代足球场上找到了它生动的注脚。
记者在采访中深深感受到,足球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内心的强大,是精神的强大,是文化上的强大。所以,中国足球的落后绝不是体能和技艺上的不足,而是文化精神的失落。因为文化决定精神,精神决定人格,我们应该更多地从文化层面上,去探索中国足球发展和改革的方向。
据悉,为了向世界全面地展示山东历史的深厚底蕴,凸显各地文化特色,提升齐鲁文化的软实力,本届大会在淄博、青岛等地举办6场卫星会议。卫星会议以举办地的历史文化特色作为会议议题,成为大会的一大创新。卫星会议,也叫“卫星视频会议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地方的个人或群体,通过卫星或多媒体设备,将声音、影像及文件资料互相传送,达到即时且互动的沟通,以完成会议目的。
http://sd.people.com.cn/n/2015/0828/c166192-26159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