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山东频道8月29日电(记者 张志龙)“蹴鞠兴于文化也抑于文化”,28日至29日,在山东临淄参加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淄博卫星会议的多位史学专家、足球专家表示,古代足球蹴鞠之所以没有发展成为现代足球,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中崇尚“和为贵”,竞技性较为薄弱是其历史根源.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王育济表示,距今2300多年前,蹴鞠已成为中国古代临淄城民间盛行的一种体育项目和娱乐方式,是源于当时齐国经济的富庶,思想的活跃,文化的发达,齐国具备蹴鞠运动普及的物质基础和思想文化土壤。
那么,为何英国成为了现代足球的发源地而不是山东临淄呢?多位专家表示,关于中国古代早期史料中,反映出相当的竞争意识。比如《庄子·齐物》中“有竞有争”、《晏子春秋》中“凡有气血者,皆有争心”。
不过,随着中国古代思想中儒家与道家的盛行,对竞争观念给予了极大的抑制与否定。在追求人际和谐的同时,中国形成了“君子之争,以和为贵”的社会主流思潮,一定程度上排斥了竞争、对抗和有剧烈身体运动项目在中国的发展。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中国体育史学会副会长薛立表示,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体制、伦理文化、礼仪禁忌等历史文化传统影响深刻,蹴鞠在这种等级森严、尊卑分明体制影响下,不可能发展为规则统一、公平竞争和推崇个性的现代竞技体育运动。
史学家指出,现代足球诞生在当时资本主义最发达之一的英国与其时代精神也是一致的:大机器和大航海时代的集体合作精神、公平竞争的规则与现代足球的本质不谋而合。(完)
http://www.tibet.cn/news/roll/144083549590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