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齐鲁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张师前

发布时间:2015-10-07 18:58:35 发布来源:济南时报2015-10-07 作者:张丹丹

  常言“学而优则仕”“能者多劳”,具体到医生这个行当,本职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后,兼职科研和教学的专家不在少数。但承担着医疗、科研、教学任务,同时还兼任“网红”的却不多见,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张师前就是其中一位。他的微信订阅号成立不到一年,订阅者数量已超4000人。身份这么多,张师前说,开了挂似的工作已经成为他的习惯和爱好。

  【“开挂”模式】 有事不拖到明天,唯一亏欠是家人

  今年国庆假,张师前请了两天短假,回了一趟临沂老家。济南到临沂车程只需3小时,他却很少能回去。加上这一次,今年总共回了两次,上一次回家还是春节时。剩下的五天假期,他一半给了学生,一半给了医院。

  张师前身兼许多身份:他是一天要做六台复杂手术的主刀医生,是一学期指导十几名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导师,是多个学科委员会的委员,是多家专业学术期刊的编委,以及一家微信订阅号的主笔作家。时间有限,工作量那么多。他说,如果以十分为满分,医生的身份占去六分,教学和研究占了三分半,行政职务和写文章大概合占零点五。

  通常,他的一天开始于早上五点半。抽不出时间专门做运动,快步走成了他唯一的锻炼。从家快步走到车站,坐公交车到站,再快步走到医院。到达医院后,等待他的是连续的六台手术或三四十名从各地赶来看诊的病患。到了饭点儿吃不上饭是常事。为了垫饥,他的办公室常备一盒糕点。结束一天的工作后,他回家后还有一大堆事要忙,给本科生备课、给研究生安排任务,查文献,写文章,几乎没在晚上12点前睡过觉。赶上周末休息,他的时间还要留给各地市的会诊和学科发展会议。

  维持这种“开挂”工作模式,张师前说他有两个法宝:一是凑时间睡眠的休息法。无论是五分钟还是十分钟,只要有时间他就躺下闭目养神,避免睡觉不足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晚上睡不到7小时,补觉尽量补够。另一个是有事不拖到明天的原则。“当日事当日毕。入睡的时候不要带着任何烦恼。这样不仅工作效率高了,睡眠品质也好。”

  留给家人的时间他自评是“零”。“对于我的家庭,我有很多亏欠,但我从事的是这样一份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他们也都很理解。生命只有一次,学生听不懂我可以再教,文章写不好我可以再写,家里的事可以缓缓,只有病人的生命是不能重来的。”张师前说。

  【“网红”之路】 粉丝遍及全国,还有美国华人医生

  2015年2月16日,正月初八,同名订阅号“张师前”推出第一期。内容是张师前以《崭新的期待》为题所写的一篇文章。自那一天,他的订阅号开始正式运营,平均两到三天更新一次,每次推送三篇文章,其中至少有一篇原创。截至目前,这个订阅号已累计发布了300多篇文章,粉丝数量超过4000人,地域遍及全国。

  订阅号的发布颇有章法,一期一篇原创主打,外加两篇“心灵鸡汤”式随笔或杂文。张师前说,订阅号的受众主要有两类,因此内容也分两块,一块是学科前沿的专业知识,这是给同行的医生看的,一块是保持健康的科普文章,这是给病人和普通人看的。虽然订阅号是刚成立的,但“触网”倒是盘算已久。“我原本就喜欢写文章,但更重要的是,我从事的专业具有特殊性。不少人谈‘癌’色变,可他们不知道妇科肿瘤不是不治之症,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等都是可防可治的。只需一年做一次两癌筛查,花费不超过两百块钱,就可以保平安。在分享人生感悟的同时,帮助医生接触前沿动态,帮助民众提高认识,这也是我开订阅号的最大初衷。”

  “我这人性格就是这样,要不然就别做,要做就得做好。刚开始几篇是我发的,后来交给外甥媳妇代管了,她帮我发到网上。收听的目前以医生居多。在美国的华人医生也有留言交流的。”张师前说。【“鸡汤”语录】工作不是混日子应当有所期待

  在知乎等热门网络社区中,关于医学生转行的问答大受追捧,学医辛苦,做医生更辛苦。张师前却不那么认为,从1984年进入山东医学院(现山东大学医学院)学医,到1994年博士毕业,再到进入齐鲁医院,他如同苦行僧般奋斗了32年,“累并快乐着。”

  他说,他始终记得刚到济南时受到的震动,“听到的、看到的,全是不一样的东西。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想在这座城市留下来,想要做出一点成绩,出路只有努力学习。只有学习才能改变自己,只有自己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张师前说,他是怀抱梦想参加工作的。然而,现实并非一帆风顺,当理想在现实中碰壁时,逐梦的人受伤更深,他也遇过很多挫折。在痛苦过后,他想通了一件事,“要放下,放下名和利,回到想有所作为的初心,认真地对待工作,对未来保持信心、有所期待,做到真正地放下,眼界和道路就宽了,只要努力总会有回报,只是你要学会坚持和耐心。”

  张师前说,在他看来,医生的黄金年龄是50岁,二三十岁从学校毕业后,前十年要用理论检验实践,后十年用实践回归理论,医学是一门经验科学,这个年龄的医生是最成熟的。再过几个月他就满50岁了,他还在为不断进步努力着。他的努力得到了业界同仁和病患的认可。而最让他感到骄傲的是孩子的认可。“我孩子上大学了,他选专业时我没有干涉。他自己选了医学。他看到我的样子,觉得做医生是很光荣的事情,我觉得很欣慰。”

  因为长年站立做手术,张师前患上了腿部静脉曲张的职业病。他说,50岁以后的医生有两条路,一是得过且过,一是继续攀登,而他是要选择困难的那条路,只要身体允许,他愿意一直站下去,再多治几个病人,再多带几个学生。 (记者张丹丹)

http://jnsb.e23.cn/shtml/jnsb/20151007/1488961.shtml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