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上午,“山东大学病理学科建立90周年学术报告会”暨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消化道病理新进展学习班”在省城济南政协大厦胜利召开。本次大会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主办,齐鲁医学检验所协办。来自国内外300多名消化道医学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大会。济南胃肠病医院专家应邀出席本次大会。

国内外大牌专家云集
新中国病理学奠基人之子出席大会
本次大会是山东地区历年来规格最高的一次病理学大会,本次大会主要讨论内容是病理学在医学诊断中的重要性以及消化道疾病的病理学分析。
出席者汇聚了来自国内外顶尖病理学专家,有来自美国、加拿大等国病理研究所的桂先勇教授、岳长军教授,有“中国病理学之父”“山东大学病理学科创始人侯宝章的儿子侯建存教授。济南胃肠病医院”京沪名医馆“首批专家段敏主任、孔令琴主任应邀出席了大会。中国病理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病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廷国教授出席并为大会致开幕词。
侯建存教授作为特邀嘉宾登台讲话。侯老的父亲侯宝章是新中国成立后响应国家召唤毅然回国的知名医学家,受到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的多次接见,曾任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并且是中国病理学奠基人,有“病理学之父”之称。侯建存老教授在本次大会上回忆了父亲创建病理学科以及蹒跚前进的艰难,以及取得的成果还有对未来的展望。

大牌专家做深度报告
学术氛围异常活跃
在随后进行的学术报告会上,加拿大卡尔加利大学医学中心病理系医学博士桂先勇教授做的《炎症性肠病(IBD)病理诊断和临床病理联系》深度报告,通过384张英文PPT图片,与会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在国外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引起与会专家们的高度关注。桂先勇教授还做了《非肿瘤性肝功能异常病人肝活检的病理诊断策略》报告。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西京消化病医院病理科的李增山教授在做《具有特定临床病理联系的胃肠道非肿瘤性疾病》报告时,通过8个不同病理详细分析了在诊断胃肠道非肿瘤性疾病时,究竟是特异还是非特异这一问题时,认为凡水皆有源,指出“病理医生”要和“临床医生”应成为挚友,强调了病理和临床之间的相关性,以避免单一诊断造成误诊、漏诊的发生。随后李增山教授继续做了《上消化道的“粘膜慢性炎”》报告,详细阐述了上消化道活检中的“粘膜慢性病分型、分类”和病变机理。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科左秀丽教授作了《慢性萎缩性胃炎至胃癌的转归》时,就胃炎老话题提出新概念。左教授指出,慢性胃炎与压力、烟酒关系不大,而与传染性极强的幽门螺杆菌有很大关系,人体一旦感染幽门螺杆菌百分百会得胃炎。同时强调,胃炎就是胃癌的重要诱发因素,认为胃炎患者在浅表性胃炎阶段如果能及时根除幽门螺杆菌,完全可以避免胃癌的发生。在谈及幽门螺杆菌的检查时,左教授强调了C13检测的必要性。对于治疗,左教授大胆否定了传统的“三联疗法”,并分别详细介绍了适合欧美、亚洲等国家感染幽门螺杆菌治疗的新方法。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美国LabCorp资深血液病理及分子遗传病理医生、医务部副主任岳长军博士做了《MAL Toma及其他消化道B细胞淋巴瘤诊断》和《EATL及其他消化道常见T细胞淋巴瘤诊断问题》的报告;山东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授张建平做了《胃黏膜不典型肠上皮与早期胃癌》的深度报告。
山东大学二级教授、齐鲁医院优秀学科带头人周庚寅教授作了《胃肠上皮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的诊断误区和个性化治疗》的报告,通过展示各类级别及类型的癌变图片,详细分析了目前欧美、日本及中国三个国家的病理医生对病理诊断的特点及差异,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

10月18日下午4:00,周庚寅教授做了总结发言,回忆了山东大学病理学科的发展历程,殷切希望专家学者们今后继续尊重历史、发展历史、传承医学精华,使精准化医学与个性化医学相结合。
http://mt.sohu.com/20151019/n42362410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