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上午,山东大学王金星和赵小凡两位教授做客我校水产讲坛,并于水产楼109报告厅分别做了主题为“对虾体内微生物菌群及动态平衡调控”和“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昆虫蜕皮激素信号转导途径”的报告。水产学院百余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王金星首先介绍了人体肠道内存在大量微生物菌群的现象,指出在对虾的肠道和血淋巴也存在相似的微生物菌群。通过对虾经口感染细菌实验,他发现病原微生物可以导致肠道组织中钙离子和转录因子(ATF-2)的显著上调,随后导致双氧化酶的表达水平升高,使细胞产生了大量的活性氧,进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增殖。而血淋巴的微生物菌群的动态平衡是靠C-型凝集素和抗菌肽的过表达来维持。同时,他指出生产实践中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调节对虾体内微生物菌群,达到健康养殖的目的。
赵小凡以棉铃虫为研究材料,发现棉铃虫在蜕皮过程中, G-蛋白偶联受体在细胞膜上对昆虫蜕皮激素的信号转导具有重要作用。蜕皮激素在细胞外会首先与G-蛋白偶联受体发生反应,随后经过一系列传递,通过钙离子相关的蛋白激酶将信号传递到细胞核内。该研究成果也为水产昆虫的预防以及虾蟹类的蜕皮研究提供了参考。
http://www.oeofo.com/news/201512/09/list149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