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14日电(记者李彦龙)近日,山东大学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来到克伯克于孜村小学开展本学期的第二次乡望送教活动。这次,支教团带来了一节充满爱与温暖的绘本课程——《爱心树》。支教团队员李杭耘、李晓芳、凌昊天、刘龙飞参与了本次送教活动。

山东大学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来到克伯克于孜村小学开展乡望送教活动。图为支教团成员为学生讲《爱心树》的故事。山东大学支教团供图
北京时间下午四点,队员们准时来到克伯克于孜村小学,受到了孩子们热情的迎接。这次,支教队员为孩子们带来了礼物——图画本。一个小小的图画本,让克伯克于孜村小学的孩子们脸上挂满了开心的笑容。

图为山东大学研支团成员李杭耘指导孩子们画笔讲述爱心树的故事。山东大学支教团供图
作为本次活动的主讲人,为了给孩子们呈现一个完美的课堂,李杭耘很早之前就开始了课程准备。最终,决定将《爱心树》这个温暖动人,又有启发性的故事带给克伯克于孜村的孩子们。《爱心树》是美国作家谢尔·希尔弗斯坦编写的一本绘本故事,讲述了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大树给予了一个男孩成长中所需要的一切,把无私、博大的爱给予了小男孩,而自己却不图一丝一毫的回报。

图为学生在展示自己绘画的爱心树。山东大学支教团供图
李杭耘用简单易懂而又充满诗意的语言开场,一下就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肢体,将孩子们的情绪带入到了故事之中。在场的每一个学生在李老师的引导下,无不出神地看着一幅幅绘本讲述的故事,仿佛置身于故事所讲述的世界之中。随着课堂的进行,原本羞涩的学生越来越投入,变得积极而踊跃,大胆地与老师、同学分享着自己的所思所想。课堂在后半段达到了高潮,在场的许多学生在故事的感染下流下了感动泪水,故事里,大树给予男孩无私而深沉的爱令在场的每个人动容。在李老师的引导下,沉浸在感动之中的孩子们说出了他们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感触:这个无私地为男孩付出一切的大树不就是我们的爸爸妈妈么?

图为克伯克于孜村小学的孩子领到图画本脸上挂满了开心的笑容。山东大学支教团供图
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李老师要求在场的每一个同学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这个故事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把自己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完成一幅凝聚着爱的绘画作品。
最后,孩子们欣喜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色彩斑斓的图案、稚嫩但动人的话语,寄托着他们对亲人的感恩和浓浓的爱意。
下午19点,支教团队员踏上了归程。孩子们眼中的不舍和一次次的挽留让四名队员倍受感动,相信下一次的“乡望”能带给这些孩子更多的精彩。
http://xibu.youth.cn/yw/201512/t20151214_7417462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