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济南1月5日讯(记者 满德利)2015年12月26日,由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主办,以“儒学研究现状检讨与未来展望”为主题的庞朴先生逝世一周年追思会及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兼第一副院长叶小文、国际儒联秘书长牛喜平、山东大学副校长胡金焱出席研讨会并致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湖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南大学、深圳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等高校、科研单位、新闻媒体的40余位著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与会专家认为,庞朴先生是当代最富有思想深度的学者,是兼思想家与史学家于一身的一流学者;如果说梁漱溟、冯友兰是第一代学者的代表,那么庞先生在第二代学者中最有代表性、最具原创性;庞先生是改革开放之后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领军人物,1978年在《历史研究》发表的《孔子思想再评价》是可以载入史册的,他的学术成就在整个中国哲学新时期开局里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突破了当时的文化环境局限,通过对民族思想的挖掘,更多地看到了传统文化的普遍性意义和价值;义理与考据有机结合是庞朴学术的重要风格,他对中国古典学有很深的体悟。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兼第一副院长叶小文在致辞中表示,庞先生是集学问家和思想家于一身的大学者,他的成就代表了当时的传统文化研究的最高水准。他提出了“火历说”、“儒家辩证法”、“一分为三说”等学术创见,在历史发展的新时期,以他坚定的文化保守主义的立场推动着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的复兴。如今,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迎来了复兴的春天,我们要在庞朴先生这样杰出学者的精神的引领下,将我们的学术工作投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建设中,这是我辈学人不可旁待的时代人物。
国际儒联秘书长牛喜平认为,庞朴先生不仅发现和创建“一分为三”的学说、提出了“火历说”、揭开“四梦五行说”之谜,而且在文献学、简帛学、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历史、中国儒学史乃至天文学史等领域都做出了杰出贡献。庞先生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列,他的思想具有前瞻性。这得益于他对文化力量深刻的洞见,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辩证思想娴熟的把握。他的许多的深刻的哲学思想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学习、领悟,继承和发展。我们追思庞朴先生以及他做出的不平凡的贡献,对我们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山东大学副校长胡金焱表示,庞朴先生的学术之路自山东大学而始,至山东大学而终,与山东大学结下了不解的缘分。胡金焱说,庞先生从1950年到1974年期间一直在山东大学工作,长达24年,庞朴先生2004年以年逾古稀之身受邀重新加盟山东大学,创建山东大学儒学研究中心,推动儒学的研究、传承与传播,极大地提升了山东大学在全球儒学界的影响力。如今现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又有了新的发展——山东大学成立了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山东大学将通过该中心,整合资源,进一步加强儒学研究,继续推进庞朴先生未完成的学术事业,来共同促进儒学的复兴。
与会著名学者刘梦溪、牟钟鉴、周桂钿、李中华、姜广辉、王和、李存山、陈卫平、陈来、王学典、朱汉民、杜泽逊、景海峰、黄爱平、梁涛、曹峰等都深情回忆了他们与庞朴先生的密切交往,认为庞先生既是师长,又是朋友,他是智者,更是仁者,他是巍巍高山,又平易近人,他对后辈提携不遗余力,生活上关怀无微不至,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其学术成就与精神品格永存。
庞朴先生1928年生江苏淮阴,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曾任山东大学讲师、《历史研究》主编、《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国际编委、国际简帛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儒藏研究中心总编纂等职。2010年被山东大学聘为终身教授、儒学高等研究院理事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获当今儒学研究领域最高荣誉“孔子文化奖”。2015年1月9日庞先生在济南逝世,享年86岁。
http://edu.dzwww.com/dzjyxw/sdjx/201601/t20160105_13626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