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山大,即墨鳌山湾畔再出发

发布时间:2016-09-27 04:36:59 发布来源:新即墨 作者:张涛梁之磊

9月23日下午,记者从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启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山大青岛校区发展定位是“山东大学新百年的新起点”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基础”,将秉承“统筹布局、一体发展”的方针,突出高端性、特色型、国际性,打造高端人才的聚集和培养基地、高端学术和应用技术研究基地、高新技术成果的孵化和产业化基地、高水准的国际学术交流基地。

96 门课程师资全部到位

师资配备一直是学生和家长关注的问题。山东大学校长张荣表示,山东大学将发挥青岛的区位优势,增加对杰出人才的吸引力,构建高层次人才项目体系和更为科学合理、与“双一流”建设目标相吻合的遴选评价机制和绩效考核体系,努力将青岛校区建设成为高端人才的聚集和培养基地。按照学校的规划,六个学院的师资将全部会聚青岛。除此之外,青岛校区还有8个科研机构,这些老师也会参与到教学工作中。

“这学期6个学院的学生共有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在内的96门课,这些课程的师资配备已经全部到位,还有3 门实验课也全部到位。”山东大学常务副校长王琪珑介绍说。

“青岛校区作为我们对接国际高端人才的重要窗口,一开始就把人才引进当作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也可以说是把国际的高端人才当作青岛校区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张荣介绍说,青岛校区开始建设以来,已有一批高端人才同学校洽谈,部分甚至完成了签约。学校还将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学习和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国际化的育人环境,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国际交流、国际访学的机会。

试点书院制、学分制教学

由于位于即墨凤凰山脚下,已建成的青岛校区一期学生公寓楼被命名为“凤凰居”,由10栋组成。新宿舍不仅外观精美,还别有洞天。这里每侧各有5 栋楼,分别属于“一多书院”和“从文书院”,也是该校区“社区书院制”管理体制的体现。

据介绍,书院以曾在山大教过书的著名教授闻一多和沈从文的名字命名。由济南搬迁而来的6个学院中,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新生住“一多书院”,法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本科新生入住“从文书院。”

在日常管理方面,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10的比例,学校为全体学生选聘发展导师,目前110 名本科生导师已全部到位,其中既有知名教授、博士生和研究生导师,也有本科生辅导员、学校行政干部等。导师定期到书院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还可以通过讲座、微信群等方式进行沟通,对学生开展学业指导和成长成才指导。

同时,山大青岛校区的学生实行学分制,可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只要达到总学分的要求即可毕业。因此,除了学校规定的必修课程之外,学生还可以自主决定以什么样的方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学院制管理模式下,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有更多的互动交流。而学校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也会根据学生新的需求做统筹安排,不仅包括一部分的课堂教学课程,还包括大量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

此外,在书院宿舍楼中,还设有洗衣室、厨房、创客空间等功能区,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生活保障和综合素质训练提升平台等。

智慧型校园实现三地通

张荣表示,山东大学将更加牢固树立“一盘棋”的观念,以“统筹布局、一体发展”的理念推动济南、威海、青岛三个校区发展。这个过程,智慧校园的建设不容忽视。

“青岛校区重点打造智慧校园,学生拿着手机躺在草坪上,就能看到济南、青岛、威海校区每一个教室的上课情况。”据山东大学副校长张永兵介绍,青岛校区建设起点高、标准高,无论是内部设施还是外观形象,现代化程度很高,已经与国际接轨。学校还积极争取教育部投资并与社会企业合作,投入5 亿资金,建设青岛校区智慧校园项目,实现了一校三地八个校园“网络通、业务通、一卡通”,校区间10G 带宽高速互联熏重点打造了泛在校园网络、智能安防平台、能源

管理平台、智慧教室平台(主分播教室)、大数据应用平台、校园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建筑信息模型系统(BIM)、校园“一卡通”系统、网上服务大厅等十八个业务系统,实现了青岛校区全面感知和智慧应用,大大提升了学校的信息化水平,为教学科研创新和校园管理服务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张涛梁之磊杨云雷摄影报道)


山大青岛校区远眺


因毗邻鳌山卫凤凰山而命名的学生公寓群楼———“凤凰居”。


总建筑面积8万余平方米的图书馆外景。


博物馆。


校园内的“正心大道”。


运动场,满足学生体育教学及日常户外活动需要。


3 万平方米的教学楼E 区命名为“振声苑”,内设教室、办公室、教师课间休息室等。

http://www.xinjimo.com/jqckj/news/98/677/2757-1.shtml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