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2月9日凌晨2点,国际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在瑞士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总结发布了阿尔法磁谱仪(AMS)在国际空间站运行5年来的物理成果,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探测了宇宙线的相应指标,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线的认识。在这项研究中,山东大学教授程林担任了热系统总负责人,并率团队帮磁谱仪“熬”过了宇宙中超300℃温差的恶劣环境。
宇宙线也叫宇宙射线,是来自外太空的带电高能次原子粒子。1995年,丁肇中正式开始阿尔法磁谱仪(AMS)项目实验,开始寻踪宇宙间神秘的暗物质,这个项目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科学项目之一。2011年5月,AMS由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送入太空,该项目成为目前唯一被永久安放在国际空间站上的具有开创型的大型科学实验。5年来,AMS已收集了超过900亿宇宙线数据,准确分辨出349000个反质子事例,而宇宙线反质子的实验数据是了解宇宙中反质子起源的基础,同时它将提供对新物理现象的理解。AMS利用3亿个质子事例,将相应指标测量精度缩至1%。他们的探测结果改变了人类几十年来对宇宙线的普遍认识。
山东大学教授程林是该项目热系统的总负责人,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AMS测量的这些精确独特的数据,不是拓展了“已知的边界”,而是拓展了“未知的边界”;且将人类对宇宙线的认识从“乒乓球”的量级,提升到了“足球”的量级。2004年,山大开始参与AMS项目,并由教授程林担任热系统总负责人,全面负责该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与实验。程林团队历时7年,完成了在国际空间站上运行的AMS的热系统,解决了太空粒子探测的关键工程问题,为整个项目提供了重要保障。
http://news.e23.cn/shandong/2016-12-10/2016C1000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