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反校园暴力,既要制裁也要教育

发布时间:2016-12-17 21:27:44 发布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杨璐

     三位学者从历史视角解析现实问题,让现场观众受益匪浅。  

     酒驾入刑是否具有法治典型意义?校园凌霸事件会不会催生校园反暴力立法?14日,在泰安市文化艺术中心,著名作家王蒙,山东大学法治中国研究所所长肖金明,山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魏建一同做客齐鲁大讲坛,主讲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文明。王蒙表示,人人有道是中国的文化理想,而推动这个理想实现则必须考量法治。

  文/片 本报记者 杨璐      
      王蒙:推动中国发展 法治是一种现实考量
  “咱们传统文化对治国平天下的一个最高的理想,就是世界大同、天下为公。强调共同的美好生活,强调天下是属于天下人的天下。这实际上是一个很先进的思想,是一个早期的中国梦。”王蒙一开头,就引起台下的兴趣。
  王蒙说,现在来看,“公”本身有一种对最好的法治的憧憬,公平、公正、公道。然后加上现代常常讲的“公开”,这些就是对法治的一个非常好的憧憬。所以中国有一种文化理想主义,但道德理想主义,在中国的历史上,在某种意义上妨碍了中国往真理的方向上发展。不过,在追求文化理想的同时,王蒙坦言,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法心,有法义,有对权力的某种监督,这成为推动中国发展的另一种文化现实考量,这番表述引发了在场听众的强烈共鸣。 
  王蒙认为,人类最美好的向善的憧憬,是一切法律和道德的依据。要创造性转变、创新性发展,根本就在于使传统文化和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接轨。
        肖金明: “法律是严峻的” 编进课本不合适
  “学生的教材中多处出现‘法律是严峻的’‘严厉的法律’等等一些措辞和表述,我们认为不是很合适,这不是法律的全貌。”肖金明教授说。
  在现代人的观念当中,对于法治的理解还存在一个不完整的认识。他举了最近网上关注度较高的中小学校园里孩子之间欺凌的例子。他认为,现在有一个主导的意见,是希望通过立法和执法,对这种欺凌现象给予严厉的打击、严厉的制裁。“我觉得通过立法和执法,来打击这种现象是非常必要的,但我认为更有必要的是,通过立法教育学生。”
        魏建:离开每个人的努力 法治建设会很遥远
  “法制和法治都很重要,法律要不实施就等于没有法律。”魏建举了个例子,以前酒驾的现象比较普遍,可是现在很少有人喝酒后开车了。“是因为真查,是因为真办,也有效了”。
  魏建认为,制度也特别重要,“道德是对好人提倡的,法律是为了限制坏人。可是我们还知道那么一句话,就是好的制度能让坏人变好,坏的制度能让好人变坏。所以制度可能更重要。”
  魏建表示,法制和法治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如果离开我们每个人的遵法和守法,无论是法制还是法治,都是一句空话。“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人人相关。我们决定了中国法治的水平。如果离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法治建设可能还很遥远。”
  齐鲁壹点对活动进行了现场图文直播,本期节目将于近期在山东广播电视台《新杏坛》节目播出。\

       http://epaper.qlwb.com.cn/qlwb/content/20161215/ArticelA11002FM.htm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