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章丘优化环境迎接“山大机遇”

发布时间:2017-02-16 22:12:15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晁明春

  2月14日,备受关注的山东大学主校区迁建章丘一事有了实质性进展。当晚,山大在其官方微信上发布了《关于山东大学济南主校区建设事宜再致广大校友的一封信》(以下简称《一封信》),确认将在章丘建设主校区。

  对包括区委书记刘天东在内的百万章丘群众来说,他们将把精力放在全力优化发展环境、全力提供优质服务上,章丘发展的难得机遇,已经来了。

  打造齐鲁文化新高地

  “经过近一年的前期准备,2016年10月26日起,学校与济南市联合工作组先后实地勘察了三个初步筛选地块。经反复论证,一致认为,济南章丘区绣源河西侧地块是主校区建设较为理想的选择。济南市政府同意以无偿划拨方式一次性提供6000亩主校区校园建设用地。”这是山大《一封信》中的内容。

  章丘区位于济南市东部,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特别是去年底撤市设区后,正按照省会东部卫星城的定位,在功能布局、产业转型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加快实现与省会济南的对接融合,并更加紧密地承接济南的辐射带动。

  “章丘人最为自豪的就是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刘天东告诉记者,章丘有9000多年的历史,是龙山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是闻名全国的“千年古县”。久远的文明和璀璨的文化孕育了汉代改制的王莽、唐代名相房玄龄、一代词宗李清照、明代戏剧家李开先、近代商业资本家孟洛川等历史名人。

  章丘注重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春秋时期的齐长城比“万里长城”还要早300年,明清古村朱家峪被誉为“齐鲁第一古村、江北第一标本”。近年来新建了文博中心、龙山文化遗址公园、龙山文化博物馆、洛庄汉墓博物馆等,使历史遗存得以很好地保护。章丘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省级8项,是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黑陶之乡。

  文化铸就灵魂,发展集聚实力。据了解,章丘区第一次党代会上确定,未来三至五年将立足打造省会产业高地、宜居新区、文旅名城,聚焦区域联动、产业转型、城乡统筹三大发展战略,实施交通、生态、产业、城镇四大提升工程,加快建设产业发达、环境优美、人民幸福的济南东部新区。作为山东最高学府的山东大学的入驻,无疑意味着章丘将成为未来齐鲁文化的新高地。

  全面对接融入省会济南

  “撤市设区后的章丘,正开足马力全面对接融入省会济南。日前正规划建设现代有轨电车,把境内高铁、城铁、地铁及火车、汽车站点高效连接,届时章丘与济南及山东半岛乃至全国各地的通行将愈加通畅。”刘天东告诉记者。

  据介绍,为全面对接融入省会济南,章丘提出了“一河两城”的发展框架,其中绣源河畔的圣井片区是章丘重点开发建设的“新城”,也是对接省城济南的“桥头堡”。

  记者看到,该片区地处济南主城区以东30公里,与济南政务区相距25分钟车程。东临绣源河生态风貌带,南依危山自然风景区,北临龙山文化博物馆和城子崖遗址,是章丘招商选资、发展高端服务产业的资源聚集区。撤市设区后,圣井片区已经规划了2万亩的高等教育基地和科技创新园,大规模征地拆迁工作顺利推进。章丘区委、区政府还决定,把全区国土建设用地指标、金融人才政策优先在新城区予以保障,预留的建设开发空间容量大、基础好、环境美,是难得的宜业宜居、生态绿色的福地。

  对接融入,交通先行。圣井新城的绣源河高教科创片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处于经十东路、世纪大道两条东西主动脉上,距济南CBD30分钟车程,济南国际机场30分钟车程。济南大东环及旅游路东延工程今年启动,连接主城区、飞机场、新东站将更加快捷。北距济青高铁章丘北站4km,南距济莱城铁章丘南站2km,距胶济铁路章丘站、客运总站2km。济南至章丘规划中的M3、R2两条地铁延长线经过该片区。章丘内部交通体系在原有“三纵六横”的基础上,规划中的现代有轨电车将把高铁、城铁、地铁及火车、汽车站点高效连接,与济南及山东半岛乃至全国各地的通行愈加通畅。

  打造宜业宜居“小泉城”

  宜业还要宜居,生态是前提和保证。

  素有“小泉城”美誉的章丘,依山傍水,群泉竞涌。百脉泉是济南五大泉脉之一,与趵突泉齐名,墨泉、梅花泉同为济南72名泉。秉持生态至上的理念,章丘打造了多层次、全区域、立体式的绿色生态环境,境内有横贯数十里的天然氧吧——章丘国家森林公园,有百鸟乐园——白云湖国家级湿地公园,有30里风貌带——绣源河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城区建有被称为“城市绿肺”的龙盘山森林公园、林荫公园、绣江河公园、桃花山公园,城市公园和绿地达到124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7.56平米,城区林木覆盖率高达47%。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章丘最耀眼的名片和最核心的资源之一。

  章丘一直未停下加大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的脚步,着力打造“一座住在公园里的城市”。他们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煤矿全部关停退出,关停54处采石场、31处粘土矿、19处煤矿,对1080家铸锻企业实施治理整顿,拆除燃煤窑炉2108台,1123台窑炉使用了清洁能源,近年来每年大气优良天数均在320天以上。

  目前,以经十东路为主轴,章丘已在黄金地段引进了13所高校,既有山东财经大学、齐鲁师范学院等重点高等院校,也有旅游学院、技师学院等优秀职业院校,在校学生10余万人,已成高等教育集聚发展高地。随着山东大学主校区的建设及入驻,一座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科技创新之城也将随之崛起。

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170216/Articel11004MT.htm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