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齐鲁好家风 诗书继世长

发布时间:2017-04-10 20:44:58 发布来源:山东卫视 作者:

  齐鲁好家风  世代永相传
 导语】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事关党风政风。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孕育滋长的“齐鲁家风”,也在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给我们鼓舞和力量。
 【同期声】颜炳罡讲课
 【正文】 周末有空的时候,山东大学的颜炳罡教授会到章丘区三德范村的儒学讲堂里,给村民们上课。张列才是他最满意的学生。
 【同期声】章丘区三德范村村村民  张列才
我们觉得这个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很神圣啊,咱们没有上过大学,这次在农村上大学绝对很荣幸的事情。我真是很崇拜他。他是我的偶像。
 【正文】 张列才高考落榜后在家务农,几年前在村头办了个养猪场,一年能挣个七八万块钱。听了儒学课后,他萌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
 【同期声】章丘区三德范村村村民  张列才
心里就有一种念头,要是像颜教授这样站在讲台上给大家讲讲这个《论语》,还该多好啊。
 【正文】 觉得自己读书少,张列才的这个愿望,一直没敢跟颜炳罡教授说。其实,早在几年前,颜炳罡和同道的学者,就已经在泗水县的农村“打开院墙办书院”了。
 【同期声】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 颜炳罡
我们钻在象牙塔里孤芳自赏,是一种做学问的方式,但是如果身体力行、知行合一,能够把自己所学的一点知识让老百姓也受益,我觉得圣贤的教诲很好,我很受益,那么我为什么不能把这种很好的东西,还给我们的普通大众。
 【正文】 无论是在高校授课,还是在乡野间教学,作为颜子的第79代孙,颜炳罡做人做事,都秉持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孟氏家风;散布世界各地的300万孔子后裔,更是代代相传着学《诗》、学《礼》的祖训,他们迁移到哪里,也把节俭、向上、勤奋、敦厚的儒学文化传播到哪里。
 【同期声】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副院长 干春松
山东的家庭和山东的个体成了一个移动的儒家的载体。他们到了江苏产生了江苏新的吴文化、到了浙江产生新的越文化,甚至到福建出现新的闽文化,但是价值没变,就是它背后的价值支撑没变。
 【正文】 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齐鲁家风,在传承弘扬中让更多人得到心灵滋养。在颜炳罡教授的鼓励下,张列才终于走进尼山圣源书院,成为了这里的第二批学员。培训结束后,他登上了梦寐以求的讲台。
 【同期声】章丘区三德范村村村民  张列才
有了乡村儒学讲堂以后,对俺家影响很大。孩子对老人更孝顺了,我们夫妻更和睦了。我的理想是传播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做好人。猪也养好,课也要讲好。
 【同期声】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 颜炳罡
你做到仁义礼智信就会受大家的待见,如果不仁不义、不忠不信,大家就不待见你,孔子是布衣,我们也是布衣,就是以民间学者的身份参与到当今的中华文化复兴的运动当中。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