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济南5月10日讯 5月9日,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济南举行。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在会上的精彩讲话,成为今天驻鲁各大高校热议的话题。在山东大学,该校党委书记李守信向大众网记者展示了一份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任务分工方案。记者看到,这份分工方案共7大类、138个具体任务,每项任务都明确了负责校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在昨天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讲话时,李守信就坐在台下。“刘家义同志在讲话中指出,不同的社会制度决定着不同的教育目的。”李守信认为,这十分清楚地阐明了高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它的实质其实就是要解决好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李守信说,我们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那么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不是心中有党、心中有国、心中有民,这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党的执政之基,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李守信坚持培养人才就要先立“德”,要通过思政工作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起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作为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一名一线教师,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孙世明从昨晚开始,就不断通过媒体报道来及时了解掌握高校思政工作的最新动向。
和李守信一样,他也感觉到这次会议突出了一个“德”字。孙世明说,刘家义书记的这次讲话,对于牢牢把握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具有很强指导性。高校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但更要警惕有才无德的危险品。这次会议再一次启示我们,社会主义的大学不能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更不能培养自己的掘墓人,而是要孜孜不倦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其实,在此次思政工作会议前,山东大学已经开始着手改革以往枯燥乏味的思政课。为了让高校思政课上的“低头族”抬起头,山东大学思政教师马明冲尝试从授课方法上改变。“有理论、有例子,这样同学们才爱听。”马明冲告诉记者,如今思政课堂上,已经很少会有低头玩手机的同学。
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15级学生管璇,也感受到了思政课的新变化。“老师上课更像是讲故事,思政课不再像以往那样让人昏昏入睡。”
除了改变授课方式,山东大学还进一步加大了思政课学分占比。尼山学堂2015级学生隗茂杰今年开学后就发现,上学期还是3学分的思政课,这学期已经提高到6学分。
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李守信告诉记者,为了贯彻和落实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山东大学目前已制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任务分工方案,梳理了7大类、28项共138个具体任务,每项任务都明确了负责校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此外,山大还出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实施办法,对思政课的组织管理、教学安排、教师队伍、学生管理和课堂管理以及责任追究等作出明确规定。(大众网-山东24小时客户端记者 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