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莱布尼茨学会秘书长李文潮与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刘杰为国际莱布尼茨研究中心揭牌 图片由王燕新提供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清俐)今年是莱布尼茨编辑出版了《中国近事》(Novissima Sinica)一书320周年,近年来随着莱布尼茨手稿得以陆续整理出版,以及中国学界对莱布尼茨著作的翻译出版稳步推进,莱布尼茨研究呈现全球化效应。5月26日,山东大学国际莱布尼茨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济南举行。来自国内外莱布尼茨研究领域的学者参加成立大会,与会学者对近年来莱布尼茨研究中涌现的新的学术增长点进行广泛交流,也对中国学界未来的莱布尼茨研究提出建设性建议。
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邢占军表示,山东大学将对该中心未来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努力将莱布尼茨研究打造成为山东大学人文研究领域新的增长点。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刘杰在致辞中介绍了国际莱布尼茨研究中心成立的背景,他表示,未来一方面将依托于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既有德国哲学研究传统,另一方面也将大力引进莱布尼茨研究领域的专家人才队伍,加强学术交流。使中心在充分发掘莱布尼茨学术思想的基础上,成为中西方学术交流和文化交往的重镇。成立大会上,该中心聘请武汉大学段德智教授,复旦大学张志林教授、邓安庆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江怡教授、刘孝廷教授,同济大学孙周兴教授为首批兼职教授,中心主任刘杰为受聘兼职教授颁发了聘书。
近年来莱布尼茨研究升温得益于越来越多的莱布尼茨手稿得以整理出版。据国际莱布尼茨学会秘书长李文潮介绍,莱布尼茨去世时留下二十多万张手稿,文稿涉及到的内容则囊括了欧洲甚至世界17到18世纪的所有知识领域:政治﹑经济﹑法律﹑哲学﹑数学﹑逻辑﹑医学﹑物理﹑技术﹑地理﹑游记﹑历史﹑语言﹑神学﹑博物馆学,其中包括中国的历史﹑哲学﹑文化等等,所涉及到的绝大部分内容是至今未有人知晓。这些手稿是莱布尼茨留给后人非常珍贵的文化与精神遗产,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莱布尼茨去世后,不断有后世学者呼吁收集整理出版莱布尼茨文集,如较早由学者迪唐(Louis Dutens)于1768年将已发表的莱布尼茨的信件与著作汇总出版著名的六卷本《著作集》,还有一些从遗稿中整理编辑而成的版本,如卡雷尔(A. Foucher de Careil )1859至1875年编辑出版七卷本《著作》(Oeuvres),普鲁士科学院通讯院士格哈特(Carl Immanuel Gerhardt)1849至1863年编辑的《莱布尼茨数学著作集》(Philosophischen Schriften)和1875至1890年编辑的《莱布尼茨哲学著作集》(Mathematische Schriften)。“人们发现这几个版本在其选材上都是偏于一隅的,因而难尽人意。”李文潮回顾这段历史时说,直到1901年召开的国际科学院联合会首次联席会议上,出现了一个编辑整理莱布尼茨手稿出版莱布尼茨全集的提案。会议委托位于巴黎的法兰西科学院(Académie des Sciences ),法兰西道德与政治科学院(Académie des Sciences morales et politiques )与德国的普鲁士科学院一起为启动莱布尼茨全集项目做准备工作。1907年,国际科学院联合会委托参与了这一准备工作的三家科学院正式编辑整理出版莱布尼茨全集。为同代人的研究发掘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后代人使用这一遗产奠定基本的文字基础,把莱布尼茨文稿一张一张地整理出来,形成《莱布尼茨全集》,按照其形式﹑性质及内容划分为八大系列:一般性政治与历史通信;哲学通信;数学﹑自然科学﹑技术学科通信;政治﹑文化﹑神学﹑宗教文集;语言与历史文集;哲学文集;数学文集;自然科学﹑医学﹑技术学科文集。目前德国有4个编辑部负责分工整理。全部整理出版工作预计2055年完成。目前已出版59册。李文潮介绍说,这是当代德国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时间最长的人文精神学科基础研究项目之一,研究编辑莱布尼茨遗留下来的手稿,大部分情况下可以清楚地追踪作者的思维步骤。通过研究整理手稿中的无数的改动,补充,删除以及语句调整可以比较清楚地还原出作者的每一个思想即观点的形成过程。随着越来越多的文稿被整理出版,有助于学界更加全面了解莱布尼茨的学术贡献。“比如莱布尼茨在历史学、语言学方面的学术思想和著述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方面的研究未来将可能随着他的相关文稿资料的开发而形成新的学术增长点。”
武汉大学教授段德智对中国学界的莱布尼茨研究历史进行了回顾,“陈修斋现实事新中国莱布尼茨翻译和研究工作的奠基人。”段德智介绍说,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陈修斋不仅翻译了《新系统及其说明》和《人类理智新论》“序”,此后又奋力翻译出版了《人类理智新论》、《莱布尼茨与克拉克论战书信集》,还在《哲学研究》等杂志社发表一系列关于莱布尼茨研究的学术论文。开辟了中国莱布尼茨研究的处女地,陈修斋先生的译著和论文成为当代中国学者了解莱布尼茨的主要窗口。陈修斋先生去世后,他生前所在武汉大学成为莱布尼茨研究的重镇,段德智等学者组成研究团队于2001年正式启动10卷本《莱布尼茨文集》的翻译工程,如今已完成100多万字的译稿。据段德智介绍,10卷本的内容分别为:第一卷《莱布尼茨早期形而上学文集》;第二卷《莱布尼茨后期形而上学文集》;第三卷《莱布尼茨自然哲学文集》;第四卷《人类理智新论》;第五卷《莱布尼茨认识论文集》;第六卷《莱布尼茨逻辑学与语言哲学文集》;第七卷《莱布尼茨实践哲学文集》;第八卷《神正论》;第九卷《莱布尼茨宗教与理性神学文集》;第十卷《莱布尼茨中国学文集》。目前,第八卷已经出版,第一卷和第二卷即将出版,第三卷已经完成,第五卷和第六卷的全面翻译工作也已经启动。预计《莱布尼茨文集》10卷本的总字数大约在450万字左右,这样的规模在非西方世界当是首屈一指,将在4-5年时间内,完成该文集的翻译和出版。
国内学界越来越多研究德国哲学的学者意识到,莱布尼茨在德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正如北京师范大学中德莱布尼茨国际研究中心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江怡所强调,作为西方理性主义传统的重要代表,莱布尼茨思想构成了德国哲学的一个主要来源和样板。莱布尼茨的哲学研究在当时的历史阶段,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理性主义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更好地推进科学研究,他在哲学上的最大贡献应当是他关于科学的哲学思想。此外,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莱布尼茨的理性主义哲学也应当被看作是普遍采用分析方法处理传统哲学问题的一个典范。
近年来,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陆续成了专门的莱布尼茨研究机构,展开了各有侧重的莱布尼茨思想研究。随着莱布尼茨文集的翻译和研究成果的不断问世,国内学界增进了对莱布尼茨学术思想的多方面了解。

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邢占军作会议致辞 图片由王燕新提供

山东大学国际莱布尼茨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会议现场 图片由王燕新提供

参加山东大学国际莱布尼茨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学者合影图片 由王燕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