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3日,国内首例单人操作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成功完成。该检查由齐鲁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左秀丽教授独立操作。

鲁网青岛7月14日讯(记者 徐顺顺) 2017年6月23日,国内首例单人操作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成功完成。该检查由齐鲁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左秀丽教授独立操作。
小肠是人体最长的消化管道,位于消化道的中段,成人全长约5-7米,称为中消化道,距离口腔和肛门都很远,其管腔长而迂曲,活动度大,常规内镜难以到达,进行全小肠的内镜检查更是极为困难,目前仅少数医院极少数经验丰富的专家可以做到。长期以来,小肠疾病的诊断率一直非常低,是医学界公认的检查“盲区”。此次就诊的患者为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外院胃镜及结肠镜检查均未能发现病变,综合分析考虑小肠出血可能性大,有进行小肠镜检查的明确指征。但该患者以前有过三次开腹手术的病史,存在明显的肠黏连,小肠镜检查难度极高。齐鲁医院青岛院区配置的治疗型双气囊小肠镜以往都是由操作者和助手两人配合完成的,需要两个人高度协调一致才能顺利开展。针对病人和医院的具体情况,左秀丽教授决定采用一种新的操作方法进行检查,即单人操作双气囊小肠镜。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病人被推到了手术台上。左教授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娴熟的操作技艺,仅用70分钟就完成了经口及经肛门两个途径的小肠镜检查,并成功实现对接,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小肠镜检查,最终使病人的疾病获得了明确诊断。经检索,这是国内首例单人操作完成的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检查的成功证实了该技术不仅可行,与双人操作相比检查速度更快,并能节省人力,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处于国内领先位置,为青岛地区小肠疾病诊疗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

治疗型双气囊小肠镜是使用外套管及两个可充气的气囊辅助进行操作的新型小肠镜,可以避免小肠镜在胃内盘曲,通过反复充气放气及推拉操作,使冗长的小肠逐渐短缩,套在镜身上,使检查范围大大提高。经口进镜与经肛进镜配合,检查的对接成功率很高,能使整个小肠得到全面、彻底的检查,对检查出的很多小肠疾病可同时进行内镜下治疗,极大地提高了小肠疾病诊疗水平。齐鲁医院消化内科是国内较早开展小肠镜检查的单位,在左秀丽教授的带领下,诊治例数均居国内前列,有丰富的小肠疾病诊治经验。该检查适用于怀疑小肠出血、炎症性肠病全消化道评估、小肠不全梗阻病因诊断、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慢性腹痛及慢性腹泻等疾病的诊断,并能对多种小肠疾病进行内镜下治疗,包括内镜下止血、小肠狭窄的扩张治疗、息肉电切、取出滞留的胶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