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舜网讯 8月29日上午,长清区平安街道山东本源生态农业公司会议室。山东大学和山东本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产学研合作协议签订暨“山东大学土壤生态修复创新研发中心”、“山东大学新旧动能转换长清示范基地”揭牌。此次合作是“企研”力量与“校研”力量的强力融合,标志着长清区在推进校企融合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济南市农业局局长李季孝,长清区委副书记、区长赵居安,长清区政协主席、区产学研指挥部总指挥张昭森,济南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袁长奎,长清区副区长刘永亭,长清区政协副主席、区产学研指挥部副指挥、区产学研办公室主任刘宝林出席揭牌仪式。


农业产业有隐忧
中国是农业大国,历经多年发展,农业获得了长足进步,单位产量的快速提升和供应品种类别的极大丰富是有目共睹的。
但农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资源的消耗性投入,土地因为化肥和农药多年的连续性使用,已累积了不少的问题。设施农业产区,土壤存在着盐渍化、板结、青苔甚至红苔等问题;土壤的微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自我修复能力大大减弱,土壤自毒、土传病害问题比较突出。
“土壤可以说是农作物的胃肠道,肠道不好何谈身体好?为了现“三减一控”、生产出健康的农产品、推进供给侧改革。我们需要在农业土壤的生态修复方面,发现新技术、推动新技术的应用,让土壤健康起来!”济南市农业局局长李季孝如是说。
需求倒逼旧动能
“作物栽植前的土壤处理、过去基本是采用甲基溴、又名溴甲烷,其在有效杀死病虫害的同时,也消耗着空气中的臭氧层。因此,国际上签订了《蒙特利尔议定书》,要求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逐步淘汰溴甲烷,以保护空气中的臭氧层防止太阳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的伤害。目前我国甲基溴的替代产品有氯化苦、棉隆、硫酰氟、石灰氮以及含有噻唑膦成分的药剂。这些产品进行土壤消毒时、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使用麻烦、需要多次农事操作,有的还具有灭活性和残留毒性,对土壤生态修复是不利的。”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曙光同时介绍,“长期这种土壤消毒方法、将是严重损害土壤活力和微生态系统的,需要对旧的技术和产品进行迭代”。
新动能添彩“绿水青山”
“山东本源生态农业公司创造性应用鼠李糖脂、蔗糖酯与复合微生物菌剂结合、解决土壤生态修复问题,通过恢复土壤活力和微生态系统修复,解决土壤消毒改良、线虫、重茬连作所带来的农业生产难题,解决效果高效、结果环保。山东大学具备技术研发的集群优势、且一直在做土壤生态修复的新技术研究,与我们企业的科研是顺向的。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我们实现了深入合作,通过‘’产学研’结合方式、融合双方科研力量,才有了我们产品的科技领先,才有了为实现‘绿水青山’添彩的能力。”山东本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安国对签约充满信心和感激。
长清区政府正是深深认识到,新旧动能迭代过程中需要注意培育新动能,才有了一批批拥有新技术与新产品的企业涌现。相信通过产学研工作和创新资源供给,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将在长清这片沃土加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