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曲阜9月20日电(记者王延斌 通讯员冯刚)“儒学阻碍还是推动了科学发展?”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此观点各抒己见甚至针锋相对。在20日召开的世界儒学大会上,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马来平教授提出,“儒学思维方式对现代科学有补偏救弊之功。”他的这一观点得到中国人民大学王鸿生教授、台湾东吴大学刘源俊教授等学者的认同。据了解,由国家文化部、山东省政府主办,山东大学等八单位共同承办的世界儒学大会旨在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来自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三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大会。
儒学与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的关系,是中国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近代以来,一些学者认为,儒学排斥科学、阻碍科学,与科学和现代化势同水火。在“儒学与西学”专题论坛上,马来平以《儒学与科学的关系:西医东渐史的主线》为题阐述了儒学与科学的关系。
“西医以自然科学为基础,是自然科学在医学领域的具体应用;儒家‘天人合一’世界观、伦理原则、‘执同两中’与‘执中权变’的中庸之道以及儒家的辩证法思想无不贯穿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疗和方药等各方面。”马来平认为中医与西医的关系实际上是儒学与科学的关系,“西医东渐的历史表明,儒学对西医是持欢迎态度的。”
马来平认为,在西医及其背后科技的冲击下,中医不断自新自强,在生理、病理、诊疗和方药等方面打下了科技的烙印。同时,西医本身在分析性、机械性、还原论上的弱点,遇到中医之后,后者“重在治人”、“上工治未病”、辨证施治、重视身体器官的有机关联、人体与环境的协调等价值启发了前者。
据了解,本届大会围绕“儒家思想与人类文明共同体”主题,设置了“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现代路径”、“儒家思想与个体价值”等六个分议题,并安排“儒学与西学”等八场圆桌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