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半个多月我就七十岁了,这是送给我的最好的一个礼物。感谢,汗颜,加倍努力!”
9月20日,武汉大学教授郭齐勇当选2017年度世界儒学研究杰出人物。接过纪念牌,年近七旬的老先生难掩激动,用三个词语总结他的心情。
郭齐勇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专长儒家哲学与20世纪中国哲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武汉大学中国哲学学科”学术带头人。谈及如何走上儒学研究道路,老先生说起了“家风”。
郭家上下五代的辈分,按照儒家经典《大学》中的“正修齐治平”排列。郭齐勇的祖父出身武昌一个儒商家庭,在当地颇有声望,曾任武昌商会会长。早先做过湖北美术高等专科学校总务科负责人,为了养家糊口而转型做木板寿材和粮食生意,热心慈善。祖父还是一位“有威严、有经验的家庭教师”,对儿孙辈的教育极为重视,教他们识字、读书和做人。
郭齐勇的父亲是长子,十四五岁就出去当学徒,后来在汉口经商。母亲是大家闺秀,从小识字断文。“应该说我祖父、父亲不是精英,而是生活化的民间下层儒商。他们都遵守儒家的思想道德,譬如,诚实不欺,公平守信,而且还热心公益,乐施不倦。在我们的成长中,他们总是以仁义忠信来教育我们。”
郭先生兄弟五人中有三人专事儒学研究,二哥郭齐家长期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与研究,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郭齐勇说,自己走上儒学研究的道路,得益于二哥的熏陶。“我和二哥实际更像两代人,他是1956年上大学,我是1966年高中毕业,因为‘文革’,直到1978年才有机会上大学。”郭齐勇先生已近七十高龄,依然处处流露出对兄长的恭敬和尊重。
说到家庭教育,郭齐勇提出了自己的“家教”建议:一个家庭就是一个民间私塾,就是一个家庭学校,父母的孝亲、勤俭、正直,就是对子女最好的言传身教。
郭齐勇认为,家庭结构与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深刻影响着当代社会的基本伦理,传统的“五伦”已经扩展,现代社会不仅要强调公民权利,也要重视所应具备的公民责任与公民德行。因此,现代社会不仅需要好人,更需要每个人都成为一个好公民。公民德行是一种公共精神,是每个公民都具备的潜力。发挥这个潜力才能使公民支持、维护并达成社群的公共善,公民的自由也才有保障。
郭先生最后语重心长地说,“山东尤其是曲阜的青年、民众要更多地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这是我们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