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选英雄,60年代找贫农,70年代奔军营,80年代求高知。”关于择偶标准流传着一些民间说法,虽不一定正确却反映了一定时期的婚恋观念。时代在进步,婚恋观也在发展。中国古代的婚恋观是怎样的?对处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现代人有什么借鉴意义?本期市民大讲堂,山东大学副教授、文学博士、哲学博士后王小婷采用漫谈的形式,向听众们讲述了古代人的婚恋观。
“门当户对”在当今仍有现实意义
“门当”与“户对”是古民居建筑中大门的组成部分。“门当”“户对”上往往雕刻有适合主人身份的图案,而且门当的大小、户对的多少又标志着宅第主人家财势的高低。所以,“门当”和“户对”除了有镇宅装饰的作用外,还是宅第主人身分、地位、家境的重要标志。
古人重视门第等级观念,在婚姻大事上更是如此。古时侯媒人在说媒前都要先观察一下这家人的“门当”纹饰、形状和“户对”数量,找有相同数量“户对”的家去说媒才容易成功,不然就是“门不当,户不对”了。
所谓“门当户对”即男女双方必须具有相当的身份地位和经济财富,这是封建社会男女婚配的标准,是在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基础上产生的婚姻等级观念。时代在发展,今天看待“门当户对”当然也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理解,所谓的门当户对,其实深层次的意思是,家庭教育背景、家庭消费理念、家庭财富都是差不多的,两个人走到一起,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接人待物都是大同小异,婚姻更加稳固。
恋爱是两个人的事,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这条道理不管放在哪朝哪代都不会失效。“门当户对”讲求的不仅仅是双方家庭的经济状况、文化程度是否匹配,真正考虑的是建立在经济文化基础之上的生活态度、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孩子教育培养是否处于同一层面。若非,对于一些事情的看法不一致,就容易形成矛盾,今后生活中遇到问题,沟通都会成为障碍。
情投意合 志趣相投很关键
著名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大家都知晓,她与赵明诚的婚姻自古以来成为婚姻美满的典范,一直为人称道,是因为它满足了幸福婚姻的3个基本要素。首先就是门当户对,李赵组合都是高官高知,一个窈窕淑女一个谦谦君子。其次是情投意合,还有志趣相投,这两点也非常关键。
“门当户对固然关键,比较成家以后小两口过日子,最重要的是看男女双方的意愿。所以,不管父母处于怎样一种看法和建议都仅限于参考,最终还是看当事双方。李清照和赵明诚见面后互相爱慕,郎有情,妾有意,这婚才能结。”王小婷说。
赵明诚作为官二代,他的兴趣爱好和一般纨绔子弟不一样。李清照说他:“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婚后两人共同致力于金石字画收藏事业,赵明诚的传世名著《金石录》就是他们俩志趣相投的爱情结晶。
志同道合,情趣相投,才能产生更多共同话题,才能在此基础上谈笑风生,其乐融融。择偶,每个人的眼光不尽相同,不同的选择因人而异,也都无可厚非。李赵组合告诉我们,美满婚姻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是这3点真的很重要。
古人婚恋观渗透着 对质朴生活的理解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这种快节奏甚至表现在婚姻中,“闪婚”和“闪离”现象越来越多。现实中很多婚姻的不幸就在于当时选择过于草率,在缺乏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匆匆结婚,在婚姻中又过于强调自我。古人在选择结婚对象时是非常慎重的,要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们认为这是终身大事,决不能草率行事。
古人非常重视婚姻的持久稳定,认为一旦选择了终身伴侣,组成了家庭,就要好好珍惜,不能轻言离异。《序卦》说:“夫妇之道,不可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它主张夫妻关系宜长久,这在今天看来仍然是正确的婚姻观。婚姻和家庭的意义不光是两个人之间的卿卿我我,还在于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家庭和个人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健康稳定。夫妻双方共同承担家庭责任,一旦出现分歧要想方设法解决,决不能轻言放弃,动不动就离婚。幸福的家庭应来自对质朴生活的深度理解,而不是草率行事。
本报记者 崔洪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