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山大齐鲁医学院校友黄文成飞机上成功救治病人

发布时间:2017-12-17 09:42:00 发布来源:舜网 作者:曹乐平

   编者按:昨天,无锡当地媒体纷纷报道了一则暖人的消息:黄文成乘飞机成功救治病人,还为他和病人乘坐的南方航空公司节省了40吨燃油费。今天舜网编辑确认,黄文成是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82级校友,1987年毕业,后来去美国留学。

    以下便是此次新闻事件详细报道。

  昨天,一则乘客乘飞机成功救治病人的消息在不少人的“朋友圈”里出现。据了解,这位救人者名叫黄文成,事发在半个月前。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不仅救治了病人,还为航空公司节省了40多吨燃油费。

  黄文成自述——

  乘客休克飞机是否备降 我请求“给我半个小时”

  平时回美国,我总是乘坐由浦东直飞纽约的航班。与往年不同,这次我选择了由上海虹桥飞抵广州,然后由广州飞往纽约肯尼迪机场,其主要原因是与浦东直飞纽约相比,票价几乎便宜了一半。在广州白云机场,我乘坐的是南方航空公司的波音777,航班号为CZ399,起飞的时间为11月29日凌晨1:35。

  飞机起飞大约3个小时后,我已渐渐入睡,忽然听到飞机广播寻找医生和护士,说是一位乘客突发病情,情况严重,请求医务人员帮助。我立刻起身,在空姐的引导下,见到了这位病人。病人是位女性,57岁,江西人。她面色苍白如纸,双手毫无血色,身体非常虛弱,情绪也非常紧张。为了安慰病人,缓解紧张的情绪,我记得我看到病人后告诉她的几句话是:女士,您不要紧张,我不仅是医生,而且真的是一位医学专家,我给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看过病。海澜集团的周建平,我也给他看过病。有我在,您放心好了。病人告诉我她可能得了脑梗中风,腿完全不能动,手也毫无力气。当时病人的脉搏微弱,很难触摸到,测量病人血压只有70/50mmHg。经过了解病情,我判断病人不是中风,也不是心梗,而是虚脱性低血压休克。飞机上备有急救包,里面有听诊器、血压计、硝酸甘油和肠溶阿斯匹林,没有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水,所以无法给病人输液。我立即让病人吸氧,舌下含服二片硝酸甘油,之后让空姐给病人配制温糖水、温盐水口服,又让病人喝了些温可乐。

  这时候,飞机机长从驾驶舱走过来告诉我,他已经和地面取得联系,飞机随时可以备降上海,但是否备降,就听我的意见了。我当时的心情还是复杂而纠结的。我想,如果紧急备降,飞机下降过程中很可能会加重病人的病情,甚至会出现意外死亡;如果病人的休克状况得不到改善,等飞机完全落地,救护车赶到,可能为时已晚。如果我说不需备降,万一病人出现意外,我需要承担很大的责任。但当时我想抢救病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至于由谁来承担责任是次要的。短暂思考之后,我告诉机长和乘务长,请你们给我半个小时的时间,如果半个小时后病人还是处于低血压休克状态,必须备降。

  说过这句话后,我的手几乎再也没有离开过那位病人的手,我一直在把摸病人的脉搏情况。大约20分钟过后,我感到病人的脉搏明显变得有力,脸部和手指末端都开始有了血色,我给病人测量血压,这时病人的血压已经上升至105/70mmHg。病人告诉我她平时血压就不高,最高不会超过120,低压一般在70-80之间。我当时的判断是,病人转危为安,飞机不需备降。

  之后,我告诉机长和乘务长,建议把病人调至公务舱平躺休息,平安到达纽约应该不会有问题。当地时间凌晨3:50,飞机安全抵达。我走出候机大楼,外面的气温接近零度。想到病人平安到了美国,即将与她日思夜想的儿子团聚,想起病人说过的很多感激的话,想起机长、乘务长和几位空姐帮我拿取行李,送我下机的情景,我的内心感到暖暖的。这个冬天,纽约的天气并不“冷”。

  南航确认

  黄医生指导机组急救 乘客状况好转

  其实,黄文成原本只向好友聊及此事,传到无锡市政协工作人员耳中时,他们特意向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核实。最近两天,正式的邮件传到了无锡。邮件表示:11月29日,由广州飞往纽约的CZ399航班在起飞后不久,一位女乘客按呼唤铃,并对前来的乘务员表示自己身体不舒服,双手僵硬不能活动。乘务员了解情况报告主任乘务长后,主任乘务长马上通过客舱广播在乘客中寻找医生,坐在12H座位的黄文成乘客向主任乘务长自我介绍说是心脑血管疾病专家。主任乘务长按程序对黄文成乘客的医生身份核实后,请黄医生为患病乘客诊治。

  黄医生使用机上应急医疗箱的血压计给患病乘客进行检查,发现除了血压比较低以外,乘客心脑方面暂无大问题。乘务组配合医生,按医生要求及时给旅客吸氧,将应急医疗箱中的硝酸甘油给乘客舌下含服,并提供了糖水和热毛巾。大概20分钟后,患病乘客感觉身体情况转好,黄医生再次为乘客测量了血压和脉搏,一切数值均转为正常。乘务组在黄医生的建议下,将患病乘客调整到公务舱,方便其躺下休息,并全程给予关注。在此期间,黄医生一直与乘务组保持联系密切关注旅客身体情况,旅客状态此后一直保持良好直到落地。

  记者追访

  为了克服时差 当晚他服安眠药助眠

  昨天,记者电话联系上了正在南京开会的黄文成。对于救人事件的发酵,他非常意外。因为一些救治知识的传播,他才应无锡政协方面的邀请,写了一段事情经过。对他来说,这就是件小事,据介绍,他11月29日到达美国是凌晨3点多,接机的车辆没有到达,国内时间正好是白天,他和几个朋友在网上聊起了刚刚发生的惊险一幕,没想到被传了出去。

  事发当晚,为了尽快克服时差,他还提前吃了安眠药,当飞机上发起求助时,他正处在半梦半醒中。可一想到救人,立即克服了困倦,一晚上都陪伴在那位女士身边。他在聊天中知道,那位女士是从南昌机场起飞后到广州转机去美国看望儿子,一路上非常辛苦,连着三顿饭都没有吃,这也是发生休克的原因之一。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判断,这位女士不需要降落救治,而且降落过程反而会使这位女士发生生命危险。下机时,这位女士已和他交谈自如,连说自己幸运。

  回想当时的情形,黄文成说,当他要求半小时的观察时间时,飞机上的工作人员都对他寄以重望。如果不能在上海备降的话,就要飞到日本,如果病人在日本过后出现反复,飞往美国的茫茫大海上就再无降落地,会耽误救治。飞机上有硝酸甘油,也有吸氧设备,为救治提供了条件。因为病人不是心梗和脑梗,使用硝酸甘油时,也有位美国籍公务人员前来帮忙时提出过异议。他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告知会有助血压上升,保证其供血,最后也使对方信服。

  下机后,许多乘客都对黄文成当天的表现点赞有加。有位企业老总长吁了一口气,表示自己正准备赶往美国谈一份订单,当天如果迫降,可能会误了时间。还有一些乘客想请黄文成当自己的家庭医生,向他讲述家中父母亲的病情,咨询专家指导。(晚报记者黄孝萍撰文整理)

  ■人物:

  黄文成,无锡市政协委员,农工党成员,美国纽约大学博士后,无锡美德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1993年赴美留学, 曾任美国罗格斯大学神经科学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纽约大学神经外科研究中心经理、研究员等职。曾获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 研究基金奖、美国强生公司研究基金奖、科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江南晚报记者黄孝萍撰文整理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