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学者,禹城当红娘。他把大学说给政府,实现知识的动能,将腐朽创生为财富。
一位教授,基层当官员。他把论文写进田野,证明科技的力量,带动一片热土腾飞。
一位科学家,厂房走泥丸。他把科研架在工地,催生智慧的价值,将平常转化为奇迹。
“科研工作要沾泥”,他把理想接入现实,让科学的星空映衬民生的大地……

2014年,山东以西部经济隆起带和省扶贫开发重点区域为扶持重点,实施西部人才计划,每年从省内外选派80名左右高层次人才到相关地区县市区政府挂职科技副职。作为山东省最早一批科技副职成员之一,山东大学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王禄山挂职禹城市科技副市长。

禹城市有家山东福航新能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了一种学名叫做“智能高温好氧污泥处理设备”的立式发酵罐,但面临着发酵效率低的难题。王禄山和他的博士在公司一待就是半年,解决了这个难题,设备的销量很快提高,福航公司也成功挂牌新三板。“没有借助科技的翅膀,它飞不动,就只能跑;和我们合作了以后飞起来了。”王禄山说。

生物技术行业是禹城市的主要财政来源,王禄山推动建成了山东大学禹城生物工程应用技术研究院,他说:“解决了它的问题,城市的一半就发展了,引进我这个教授,带起它的行业,就激活了这个地方的经济。”

王禄山说,挂职这几年,他最骄傲的事情就是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促进了中国农业的快速发展。期间,他请来了多名院士、至少200位老师,500名学生进入工厂实习,签订了至少18项协议。“一个科技的副市长,就像一个科技的‘红娘’”,促进企业家与科学家牵线搭桥以外,也促进了学校与政府的进一步合作,更好地服务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