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外科联合打造病友暖心家园

发布时间:2018-01-18 15:57:59 发布来源:网易、人口导报 2018年1月15日 作者:贾小漪 谢静

(原标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外科联合打造病友暖心家园)

  

  本报讯 年过七旬的安老是一位退休公务员,性格开朗,闲暇时爱好看书写字,热爱郊游。年轻时想象过的老年生活充实又不失趣味。可十多年前偶然间的一次手部颤抖把这一切美好的期待都打碎了。
  起病后的几年间,他走访了多家医院,也曾不规律地服用过安坦等药物,症状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后来右侧肢体出现了严重的肢体震颤,2005年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确诊患上“帕金森病”,安老终于得以坦然接受现实,开始规律用药。此后的这些年间,原本爱好唱歌、演讲等文体活动的安老在帕金森病的重压下,身体每况愈下,已经无法正常地生活,严重的肢体震颤和行走困难曾令骄傲的他痛苦不堪,终日的抑郁也使得安老离梦想的生活越来越远,甚至都不怎么出门。
  2017年,安老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了脑起搏器手术治疗,之后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他,重拾了年轻时的爱好,书法、歌唱一样不少,重现了往日的笑颜。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党委副书记张万民说,医院自2006年开展第一例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治疗帕金森病以来,一直秉承多学科合作的诊疗模式,为广大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患者提供最专业、权威、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是国内及省内较早开展脑起搏器手术的中心,也是当地收治帕金森病患者最多的医院。
我省帕金森病患者人数居全国前列
  到2017年,世界范围内对帕金森病的探索已有200年的历史,这也是我国帕金森病诊疗走过的第40个年头。据流行病学统计,帕金森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7%,我国有超过300万的帕金森病人。据此推算,我省有估计超过20万名帕金森病患者(根据山东地区人口、疾病发病率推算得出)。“大众对帕金森病的了解程度依然非常低,加之帕金森病误诊率高,广大帕金森病患者仍然饱受着疾病的困苦,希望通过我们医疗工作者的努力,让更多人认识这一疾病,让帕金森病患者这一人群不再孤立无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刘艺鸣教授告诉我们。帕金森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年龄越大,患病的风险越高。迄今为止,病因未明确。其主要症状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就是平常所见的手抖、手部呈现搓丸式动作等;肌肉僵直,帕金森病患者的肢体和躯体通常失去了柔软性,变得很僵硬,初期感到某一肢体运动不灵活,有僵硬感,并逐渐加重,运动迟缓,甚至做一些日常生活的动作都有困难;如果拿起患者的胳膊或腿,帮助其活动关节,会明显感到其肢体僵硬,活动其关节很困难;运动迟缓,如解系鞋带、扣纽扣等动作变得比以前缓慢许多,或者根本不能顺利完成;除此之外,字越写越小的“小写症”、“面具脸”也是其主要症状表现之一。
脑起搏器点燃帕金森病人新希望
  一旦患上帕金森病,患者的身体状况只会越来越糟吗?药物难道也会失去效果吗?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患者的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虽不致命,但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目前的科学研究还没有发现帕金森病的明确病因,因此目前所有的治疗手段都是控制症状。早期一般使用药物来控制,到中后期,药物治疗有限,可以采用外科手术进行干预。”刘艺鸣解释道。安老的主治医生、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徐淑军教授指出,“当帕金森疾病进展到四到五年左右,伴随药物疗效的明显下降,药物副作用出现,如‘开关现象’、‘异动症状’等出现时,是进行外科治疗即脑起搏器手术的时机,脑起搏器手术可以大大缓解帕金森病人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起搏器,即脑深部电刺激(DBS),是帕金森病外科治疗领域里程碑式的新技术。它是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细微电极发射电脉冲刺激脑内核团,进而达到控制患者症状的目的,是国际上最先进的神经调控技术之一。这项技术目前在临床已经使用超过30年,世界范围内已有15万名患者受益于该疗法。据悉,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在脑起搏器的治疗领域已走过了十多年,是山东地区最早开展这一先进疗法的医院。
  像安老一样,手术后的帕金森病患者不仅活动能力显著提高,服药量也会明显减少。
神经内外科强强联合,共同打造“郁金香之家”

为了更好地造福帕金森病患者,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及运动功能障碍学组共同发起“拥抱郁金香”项目,将在专业神经内外科医生培训、患者疾病科普教育、大众疾病知识科普传播等领域进行持续投入,致力于提高大众对帕金森病的认知度,提高帕金森病专业医师的诊疗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提供长程的疾病管理方案。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帕金森病人逐年增多,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外科依靠多学科诊疗模式共同打造的帕金森病患者“郁金香之家”,旨在依靠多学科合作帮助帕金森病人从前期药物治疗,中后期病人术前评估、手术方案制订、术后程控、药物调整、康复锻炼、心理辅导等方面进行全程慢病管理。刘艺鸣说:“‘郁金香之家’将为帕金森病友们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大家可以在其中分享对抗帕病的经验和传递抗击疾病的信心,让‘郁金香之家’成为帕金森病患者真正的家!”(本报记者贾小漪通讯员谢静)

http://news.163.com/18/0115/13/D86Q6H1E00014SEH.html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