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山东省政协委员杜泽逊:加快推进古籍数字化

发布时间:2018-01-29 21:44:27 发布来源:鲁网 作者:王国栋 范金鑫
       山东省政协委员杜泽逊建议图书馆、博物馆界应乘着建设数字山东这个东风,大力做好古籍数字化文章。
  鲁网1月29日讯(记者 王国栋 范金鑫)据不完全统计,山东现存古书300多万册、50多万部,在全国排前五名。这笔丰厚的文化遗产,目前大部分封存在图书馆、博物馆等单位而未能广泛使用。山东省政协委员杜泽逊建议图书馆、博物馆界应乘着建设数字山东这个东风,大力做好古籍数字化文章。

  杜泽逊认为,建设文化强省,就要保护利用好传统文化,首先要让传统文化的载体——古书活起来,数字化则可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

  据介绍,早在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正式启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这是我国历史上首个由政府主持开展的古籍保护领域国家级重要文化工程。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共有1200余家古籍收藏单位完成普查,登记古籍200多万部,编纂出版《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30部,建成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社会公众可以免费查询到40多万条权威古籍普查数据。但截至“十二五”末,全国公藏单位中仍有约1300家未完成普查,这些单位的古籍存量约占全部存量的43%。

  基于“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16字方针, 2016年5月初印发《山东省“十三五”时期古籍保护工作规划(2016—2020年)》,提出我省将以普查为基础,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古籍分级保护体系,在全省启动古籍修复站点网络建设。2018年底前,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牵头建立山东省古籍保护重点实验室,为全省古籍保护提供实验场地。

  杜泽逊认为,有了规划,就要真抓实干。古籍的寿命是有限的,抢救性整理刻不容缓。数字化则可以让濒临消失的古籍化身亿万,让后人通过数字影像一睹真容。 “这就是最好的传承、最好的保护。”杜泽逊说。

  杜泽逊认为,不但是古籍,地上文物、地下文物以及千百年来口耳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要数字化,这是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