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我国知名心外科专家,山东省心外科专业重要的奠基人、创始人之一,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临床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终身教授,原心外科主任宋惠民因病医治无效,在家人的陪伴下,安详地闭上了眼睛。但是死亡并不是结束,这位86岁的老教授最后的要求,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笔遗产却深深地撞击着我们的心灵,让人泪流满面。

宋惠民教授留下的遗书这样写道:“人总是要死的,这是自然规律,最后都要回归大自然。要求对我躯体的处理是:1、无论何原因致死亡,将我身上的任何器官、组织、细胞捐献给他人;2、无论何原因致死将我的躯体捐献给医学事业。这里有我的脏器和器官捐献书(卡)为证。要求尽量把我躯体的任何部分能利用的充分、统统地利用了;如万一用不着或遗留部分“废品”,将其化为灰尘,撒到哺育过我的长江和黄河里去,如有不便就埋于某大树之下,所形成的气体完全溶化在大自然之中,此后再也不留任何痕迹,更无任何遗憾,然而已无形我还在祖国的怀抱。这是我的凤愿也是我个人对自己最大的权利,不过只能请求我的组织和我的后代完成了。 ”

宋惠民教授一直随身带着“遗体捐献卡”,他说,“这个证,我随时带在身上,万一发生意外,我的器官就可以放心移植给别人了……”
由于宋惠民教授的身体原因,他的器官不适合捐献移植,但遵照他的遗嘱,齐鲁医院组织专家为其进行遗体解剖和角膜捐献,圆了他最后的心愿。
宋惠民教授的学生,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脏外科副主任、外科教研室副主任庞昕焱称,恩师曾带病坚持最后一台手术,七个多小时的手术他愣是撑了下来。而且,恩师生前一直拒收病患红包,不仅自己不收,也不让学生们收,还主动给病患送营养餐。
86岁的老教授有着传奇的一生。1959年始从事心血管外科工作,为山东省最早建立心血管外科专业组,成为该专业著名专家。1959年开展省内首例低温心内直视手术,1960年完成省内首例断肢再植、体外循环、深低温、半身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成功;70年代率先非X线下心内起搏器安置成功,并开展人工瓣膜制作及临床应用成功;80年代率先开展冠脉造影及搭桥手术并完成“七五攻关”项目;90年代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脏移植的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1999年主持完成省内首例心脏移植成功。
记者:贾小漪 孙钰 编辑:栾奕
https://ijinan.e23.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24&id=210125&fx=1&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