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HIGHLIGHTS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16个月大女婴误吞磁力球致多处肠穿孔 这类玩具要当心

发布时间:2018-03-06 19:27:06 发布来源:大众网 作者:黄勇

 大众网济南3月5日讯(记者 黄勇)3月2日晚上10点左右,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接到了一名特殊的小病人,16个月大的女婴奇奇(化名)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以及肠梗阻等症状,病情十分危急。该院儿外科专家王若义深夜从家驱车赶到医院,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努力,成功为奇奇实施了腹部外科手术,让孩子化险为夷。而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两颗黄豆大小的磁力球。

  惊险:16个月大女婴误吞异物导致肠梗阻

  3月2日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本是阖家团圆的好日子,但是奇奇一家却是在揪心中煎熬度过。16个月大的奇奇近几天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家长刚开始以为只是偶感风寒或者肠胃不适,就到附近的医院做了常规检查,进行了简单的药物和打针治疗。可令人没想到的是,几天治疗后,奇奇的病情非但没有好转,竟有加重的趋势,肚子也越来越胀。看着孩子难受的样子,一家人的心揪了起来。

  面对奇怪的病情,奇奇的父母细细回想,一个细节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奇奇正在上小学的哥哥曾把一些“磁力球”带回家玩。这些小金属球大概黄豆大小,有很强的磁力,众多小球吸在一起,可以随意摆出各种造型,在同学们中间很受欢迎。

  会不会是奇奇误吞了这样的磁力球呢?想到这里,一家人赶紧带着奇奇到医院进行了腹部医学影像检查,果不其然,医学影像显示,奇奇肠道里有2个黄豆粒大小的金属异物,需要开刀取出。为了不耽误孩子病情,奇奇的父母咨询了朋友后,连夜将奇奇转到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进行急诊。深夜接到急诊科的电话后,王若义介绍说。

  救治:手术取出两颗2颗磁力球

  经过仔细的术前准备,王若义在奇奇腹部切开一个5公分大小的手术口,小心翼翼地寻找两颗直径只有大约3mm的磁力球。经过紧张手术,王若义终于成功取出磁力球,随后又对破损肠壁进行了修补,手术非常成功。目前,奇奇术后恢复良好。

奇奇紧急救治的小患者,无论节假日还是深夜,他总是随叫随到,加班加点进行会诊和手术。去年,在国家卫计委2015-2017年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评选中,王若义获评“全国优质服务示范个人”。

  调查:磁力球是玩具也是危险品,学校周边就有售卖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磁力球又称“巴克球”,每颗巴克球的直径只有3-5毫米,本来是成年人的办公桌玩具,但是越来越多的儿童和青少年喜欢上了这种五颜六色的益智玩具。

  据了解,每颗巴克球具有高达4000高斯的磁力,是国际规定的玩具磁力50高斯的近80倍,一颗黄豆大小的巴克球就能吸起两三枚一元硬币。记者在一些购物网站上搜索发现,有很多商家在售卖这种玩具,不过多数卖家标注了“只适合14周岁以上儿童使用”。

磁力球包装盒上印有“禁止放入口中,适合年龄8岁以上”字样

  记者又走访了济南市历下区几所小学附近的商店及文具店,在一所小学附近的超市,记者发现有磁力球售卖,每小盒12元。店主向记者展示,五颜六色的磁力球吸附性很强。对于这种玩具的危险性,店主告诉记者,磁力球的包装盒上印有“禁止放入口中,适合年龄8岁以上”的字样。

有关“儿童误吞磁力球”事件的相关报道

  记者发现,“儿童误吞磁力球”的事件在全国多地都曾发生:2015年镇江一名4岁女孩误吞10颗磁力球;2016年南京一名1岁男孩误吞12颗磁力球,造成肠道11处穿孔,穿孔部位肠道被切除。

  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很多家庭都孕育了第二个孩子,两个孩子之间的年龄差也在拉大。正在上小学初中的青少年购买小玩具后带回家里,由于弟弟妹妹年龄较小,还没有事物辨别能力,很容易出现误吞现象。父母要加强对适龄儿童的教育和引导,也要加强对婴幼儿的监管,避免孩子产生危险。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QQ校园号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