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1岁6月女童因“间断发热、咳嗽伴喘息2月余”入住齐鲁医院儿童医疗中心呼吸科。
病初曾有发热伴咳嗽、咳痰,当地医院给予口服抗生素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反复发作伴喘息,先后服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阿奇霉素等抗感染及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无好转。
入院后查体可见呼吸略促,右肺呼吸音低,可闻及双肺哮鸣音,血常规、CRP、PCT等感染指标正常,肺功能示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肺部CT显示右肺透光度降低并右侧主支气管局部狭窄,经科室讨论,患儿支气管异物可能性大,但患儿家属否认异物吸入病史,那么反复困扰患儿近2个月导致患儿右肺病变的元凶到底是什么?
在齐鲁医院儿科专家李福海主持下,会同张岩主任医师,刘莉莉副主任医师等专家详细讨论,认为支气管镜检查已非常必要。经与家长反复沟通,同意行支气管镜检查。结果正如所料,又出乎意料,支气管镜下发现右主支气管开口处被一似片状硬性异物嵌顿,似是鸡骨头,这在以前曾有先例,异物可能硬度大,为避免划伤粘膜组织,医生用异物钳夹住后小心翼翼的旋转取出,异物取出后发现为塑料制品。因为异物时间长,嵌顿处黏膜肿胀、糜烂、肉芽形成,有明显的支气管内膜炎症。
临床上常见的异物是花生、瓜子、毛豆、核桃等颗粒状食物,那么这么少见的异物是如何进入患儿气道反复困扰患儿整整2个月的呢?据患儿祖母回忆,患儿两月前曾手拿盒装奶外附带的吸管玩耍,后喝水时曾出现剧烈呛咳,估计患儿是在家长未注意的情况下咬开管外包装,误吸入气管。
至此,困扰患儿近两月并导致反复咳喘的“真凶”被擒,也引得患儿家属陷入无限自责与反思,也借此提醒各位家长平日照看孩子要细心仔细,避免低年龄组幼儿把玩小零件、锐器、利器等高危物品,婴幼儿不喂食花生、毛豆等颗粒状食物,避免哭闹时进食,防止误食或误吸。给孩子一个平安健康快乐安全的童年! (张昀 李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