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议现场 主办方/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段丹洁 张清俐 通讯员王永军)2020年12月27日,中国人大预算监督研讨会暨《中国政府预算改革发展年度报告2019:聚焦中国人大预算监督改革》发布式在京举行,中国财政学会人大预算监督专业委员会筹备会同期举行。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史耀斌高度评价了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中国政府预算改革发展年度报告2019:聚焦中国人大预算监督改革》(以下简称《报告》),并就做好人大预算监督研究工作提出指导意见。一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论述。二是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三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中国国情、研究中国问题。四是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理论工作者、实务工作者各自优势,推动多学科交叉研究,推进研究广度和研究深度。史耀斌希望即将成立的中国财政学会人大预算监督研究专业委员会不断有更多研究成果问世,为推动新时代人大预算监督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作出更大贡献,把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樊丽明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人大监督改革不断深化,人大预算监督进入创新监督机制、全面深化拓展的新阶段,为《报告》提供了鲜明研究主题,丰富的人大预算监督审查实践经验为《报告》奠定了实践基础。她从提出人大预算“合作型”监督模式、系统阐述人大预算监督运行机制、全景描绘人大预算监督全过程、构建人大预算监督分析框架、分析人大预算监督发展的三个阶段、概括人大预算监督改革趋势五大特征等六个方面阐释了《报告》的主要创新点。她表示,人大预算监督研究专业委员会将发挥组织优势,团结凝聚全国专业研究力量,在理论研究、智库建设、人才培养、业务培训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为新时代人大预算监督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贡献力量。
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许正明介绍了《报告》编辑出版过程。他表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将深化与山东大学、人大预算监督研究专业委员会等单位合作,多出精品力作,为人大预算监督专业建设贡献力量。
中国财政学会副秘书长傅志华表示,将大力支持人大预算监督研究专业委员会的筹建,为专委会发展做好保障,共同推动中国特色预算监督研究创新发展、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马海涛认为,专委会的成立可以大大有利于形成人大预算监督方面的研究合力,下一步可以从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深入贯彻《预算法》、调动多元研究力量、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精准度等方面来提高人大预算监督研究的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刘小兵从通识课程建设、公民预算监督意识培养、加强财政立法、加强社会监督、信息公开等角度谈了对人大预算监督的见解,表示将积极为人大预算监督研究专业委员会建设贡献力量。《报告》发布式由教育部财政学教指委秘书长、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石绍宾主持。
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预决算审查室主任何成军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的政策实践。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李春根报告了预算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李燕分享中央财经大学预算监督研究团队服务北京市人大预算监督的实践经验。山东大学教授李一花结合调研经验分享了地方预算透明度研究成果。辽宁大学教授杨志安作了地方人大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审查与监督的报告。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姚东旭报告了更好发挥省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研究基地作用的路径。滨州市人大预算工委主任颜世庚介绍了地市人大预算监督的实践成果。研讨会由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副校长曹现强主持。
中国财政学会人大预算监督研究专业委员会筹备会由樊丽明主持。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汤玉刚教授宣读了《人大预算监督研究专业委员会北京共识》,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加强人大预算监督是时代要求,加强人大预算监督协同研究是大势所趋,推动人大预算监督理论与实践创新是使命责任,要加强合作,为中国人大预算监督理论创新、制度完善和实践进步贡献力量。
会议由山东大学人大预算监督研究中心主办、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协办。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山东大学人大预算监督研究中心、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央财经大学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研究中心、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江西财经大学预算管理与监督研究中心等15家发起单位代表参加相关活动。